◎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fēi) 驿站(yì)             形(qí)            (zhì)         
    B.见(piě) (xùn) 责(jié)  名(nì)
    C.然(yáo)  (màn) (cí) 故(zhǎng)
    D.解(pāo)  (huì)   (jì) 梗(yù)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_______。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 对下面句子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将正确的一项写在括号内。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 选择正确的一组标点
    [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A.  !—— 。 ,            
    B.  ,——  ; 。         
    C.  , , ; ,            
    D.   —— , ,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的第三部分试题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竞没有说。”藤野先生的话要是说出来,会是怎样的?(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_________的意思,“这样”是指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怎样的行为和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请给下面的加粗字注上汉语拼音。   
    (1)灼(     )   (2)热(     )   (3)袅(     )
    2.结合文义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