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似(kù)
    B.晾(shài)
    C.红(sǔ)
    D.和(chān)
    (kuàng)
    (cèng)
    灯(tuó)   
    苦(c6u)
    (zhōng)
    (chǔ)
    (mì)
    敬(chóng)
    师(shú)
    (shú)
    了(lèng)
    哑(shā)
                   
  • 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     ]
    A.红署
    B.晾晒  
    C.麻雀粪
    D.马鬃   
    欣慰  
    磨蹭 
    私熟    
    裁纸   
    翻来负去 
    盈框   
    祟敬   
    苦楚 
    陶瓷  
    梦幻  
    挎篮子
    凄惨
         
  •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我的第一本书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   
    C.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   
    D.乔海的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灯具)。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本书,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结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对   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C.“本”指的是“书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根本。
  • 结合课文《我的第一本书》语境,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  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会发出“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不符合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1)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2)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理活动写出来。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乐书  
      ①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②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③我想,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     
      ④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写书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了。开卷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最重要的是读好书,读那些经过时间圈点的书。     
      ⑤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在那一刻,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⑥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学活用。读书读到这般地步不只有乐,而且有成矣。      
      ⑦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我从小喜欢看书,家里人形容我一看书就要吃东西,一吃东西就要看书,可见不是个正襟危坐的学者,最多沾染了些书呆气,或美其名曰书卷气。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是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其中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翻到“捣麝①成尘香不灭,拗莲②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⑧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儆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⑨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日:“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有改动)
      注:①麝:麝香,一种香料。②莲:这里指莲藕。
    1.文段②画线句子中“这”指代什么(在文中画出原句)?作者认为要达到“读书的至高境界”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之乐何处寻?秋水文章不染尘。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段③~⑥,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分一合一分”中两个“分”的含义不同,前者指对书的区分和选择,后者是指把自己的理和书中的理分开,不受书中的理的影响。   
    B.文段④中画线的句子,其实是作者基于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的事实而发出的激愤之词,旨在突出对书进行选择的必要。   
    C.文段⑤以“涵泳,在水中潜行”来形象地说明“合”的意思。   
    D.“分一合一分”既是科学的读书方法,更是获得读书乐趣的重要途径。
    4.阅读文段⑦,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字,组成词语,表现作者对书的情感变化过程。   
    爱书→_________书→_________书→_________书
    5.品读文段⑦中画线诗句,结合文义回答问题。   
    (1)由诗句“捣麝成尘香不灭”,你能联想到陆游的哪句词?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原写历经磨难和摧残依然不改对故国的思念,作者在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