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确(záo)
    B.缠(luò) 
    C.木(jī)  
    D.力(mèi) 
    (qí) 
    (tì)  
    妒(jí)
    石(bān)
    (tiè)    
    古(gèng)  
    痛(chì)    
    补(jiào) 
    蜕(duì) 
    票(chāo)
    (nìng)
    (jì)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嗥鸣 斑澜 默契 田垄    
    B.污秽 崎岖 祈祷 书塾   
    C.山巅 屏障 哺育 延绵   
    D.瞬息 丑陋 讪笑 花圃
  • 下面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嘹乱。  
    B.书市上人群熙熙攘攘,穿流不息,好不热闹。  
    C.你别把这些脾官野史当真,里面尽是些虚无缥缈的事。  
    D.老人虽已年愈古稀,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踌躇:犹豫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B.含蓄:包含    弥高:更高   
    C.亘古:远古    炽痛:火辣辣地痛     
    D.骊歌:告别的歌  确凿:确实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叶君健译。   
    B.《诗两首》的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里斯特。   
    C.《伤仲永》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都德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是他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后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课。
  • 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
    气冲斗___  关门打____   _____革裹尸   守株待____
  • 默写。
    (1)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2)故乡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地急切。(    )
    (3)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照下面语句的行文思路仿写。
      作家们执著地用书中的人物体验自己未经历的人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用聪明与智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水浒传》中的武松勇猛打虎,用果敢和斗志证实了自己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父焉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_____   
    (3)邑人之_____________   
    (4)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5)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列举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语言优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闻一多先生惜时如金,请你写出一句劝人珍惜光阴的古诗或者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换票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要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看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拾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通过一件或几件事的记叙来表现中心。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