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沉(miǎn)  
    B.弱(léi)
    C.取(jué)   
    D.徘(huái)
    (tà)   
    赠(kuì)
    (qì)    
    (bì) 
    袅袅烟云(niǎo)  
    浩瀚无(yín)
    精力充(pèi) 
    有条不(wěn) 
    主观测(yì)   
     一千里(xiè)  
    俱寂(lài)  
    引颈受(lù)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谈生命》借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写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与艰难的辩证关系。  
    B.《那树》通过描写一棵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C.《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在恶劣环境中挣扎的生命的礼赞。  
    D.《人生》通过对“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2)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3)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4)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A.比喻  排比  拟人  拟人    
    B.拟人  排比  拟人  拟人  
    C.比喻  对比  比喻  拟人    
    D.拟人  对比  拟人  比喻
  •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人正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是。”那人回答。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   
    这则短文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 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 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本报讯(记者邢敦杰)5月5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座谈会在襄樊召开。会议提出,深化宣传活动,扩大宣传效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那穿红表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 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情节是(    )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   他对自己的几位属下说:“我看还是答应对方的条件吧。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咱是鱼和肉啊。”
      他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我校九(4)班同学决定在这天举办一个“绿色先锋行”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该班的主持人设计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该班××同学搜到的一幅图片,请你解说。(提示:从画面内容和寓意两方面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世博会,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但这对于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方式。请你就生活中某一不良行为方式写一句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与欣赏。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买馒头
      ⑴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⑵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⑶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 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⑷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 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 全卖光了,明天趁早,谢谢各位捧场。”     
      ⑸ 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⑹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    
      ⑺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⑻他说:“俺的馒头全 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⑼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⑽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层。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⑾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 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⑿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⒀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⒁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⒂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⑽ ⑾段之间     
    B.⑾ ⑿段之间
    C.⑿ ⒀段之间     
    D.⒀ ⒁段之间      
    3.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⒀段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 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之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中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注】,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雏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消玉殒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井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井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在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概念。在这里仅举凡例以飨读者,也许这可以成为你探索的一个起点。   [注释]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作者刘扬,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第③段中加粗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中国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5.联系上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水井文化的探索发现。
    链接一:据《汉书》记载,有一个叫孟通的县令,挖井得到一块白石,石头上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色字样。后来,王莽以“新井自出”等十二符瑞出现为理由,堂而皇之地当起了皇帝。     
    链接二:世博园内的智利馆巧思妙想,馆内挖井。从井口向内张望,智利的风土人情,清晰可见。两国情谊,“一井相连”。     
    链接三:古井是最富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建筑。我们要保护好井遗迹,做好井文章,把历史馈赠的这笔丰厚的遗产用好、用活。这样,乡土中国才有她的乡土气、市井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