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单元练习B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hán)   
    B.明(mèi)   
    C.胡(qī)   
    D.梳(zhuāng)
    绕(yíng)   
    (nán)      
    (zhù)  
     山(diān)
    田(xiǎng)         
    (tuò)          
    烟(chuī)     
    食(tān)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出郭相伏  摩刀霍霍  扑朔迷离  箪食壶桨  吹角连营  
    嫣红姹紫 一泻千里  万丈狂阑  阳光明媚  浩浩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B.“那边很危险!”一位同学大叫起来。
    C.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睡是不可能的。
    D.她问我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事。
◎ 2012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单元练习B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
    A.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
    B.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教书。
    C.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家先进。
    D.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 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是
    [     ]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________________;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 假如有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事情,你建议他去道歉,你认为下 列他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说法是
    [     ]
    A.这件事确实是你做错了,你怎么能不向别人道歉呢。
    B.这件事你也有责任,如果不道歉,你考虑后果了吗?
    C.做错了事就要敢于承认,你还不赶快赔礼道歉。
    D.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 2012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单元练习B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填空与默写。
    (1)《沁园 春》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名,词中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乐府”是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是________编的________里的著名诗歌。诗中表现十年征战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3)听其相顾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例句,再写三个你对“数学”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
    数学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
    数学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
    数学是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梦话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一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一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名字
    啊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1.这首诗展现了怎样的一个生活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的二、三两节来看,“守候你的梦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句中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什么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为什么说“不再呼唤妈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一个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一些有关诗歌的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诗歌在形式上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而不是以行为单位。
    B.鸦片战争爆发以前所创作的中国古典诗歌都被称为古体诗。
    C.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首尾两联可不对仗,但颔联、颈联必 须对仗。
    D.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前者代表人物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后者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 阅读。
    最后一课
      (1)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2)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教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3)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4)“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刻将学校关闭结束。”
      (5)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6)“但我们这门功课还要照常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7)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讲下去。学生们照常记着笔记,默默无声。
      (8)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便觉得格外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分外的白、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呢!
      (9)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10)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信心,沉毅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11)远远的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以听到。
      (12)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扬着。
      (13)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14)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 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15)“现在下课!”
      (16)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17)没有一个学生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去。
      (18)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19)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定过,从校长到工役。
      (20)这样,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21)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 在忙碌地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方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泣(    ) 徨(    ) 南大学(    )
    2.在第(8)段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3)段与上文的哪句话是照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特意记下了“上午10时30分”,表达了何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7)段中“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去。”你认为“他们向哪个方向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请以“父母的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自拟题目,自立主题,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