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十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____(fàn)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____色的长墙。轻飞____(màn)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____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 下列语境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C.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D.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形容言语、动作有意思)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老舍《济南的冬天》)
    2、 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写诗人被美丽的春色所陶醉,留连忘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十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B.《落难王子》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要像王子那样娇贵,否则就会落难。
    C.《女娲造人》是一个童话故事,是人们对人是怎样产生的一种合理解释。
    D.《荷叶母亲》是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
  •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号召同学们竞争各学科科代表,你想自荐担任初中语文学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呢?
                                                                               
  • 材料一: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得清如许,
    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二:
      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 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
    1、古人作文讲究言简意赅,有时会承前省略一些成分,但并不会给读者造成障碍,请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内容。
    (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2、运用文言文阅读的知识与方法,解释材料一、二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那:____为:____尝:____而:____
    3、请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材料一中画“    ”的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材料一的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尝试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欧阳修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①试用材料一中的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用材料二中的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十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3.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想:[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处划线句一再写到 “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 [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划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活出你的精彩”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