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面加粗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人迹至(hǎn稀少)
    B.攒成小球(cuán凑在一起)  
    C.在盒里(lǎn放)
    D.无处食(mì寻找)  
    人声鼎(fèi  水开)
    枕而卧(gāo 垫高)
    过去(ǎo 用力弯曲)
    总而之(yán说)
               
  • 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     ]
    A.觅食  轻捷  质扑  收敛
    B.乘凉  监赏  啄食  缘由
    C.书塾  消释  颠倒  鼎沸
    D.绅士  绣相  渊博  恭敬
  • 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A.机密B.机谋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A.欣赏B.鉴别C.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3)叫我名字的(A.陌生B.生疏C.生僻)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4)其中似乎(A.确实B.确凿C.的确)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本名______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__》,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内容都是____________。鲁迅先生的两本小说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 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鲁迅,一位革命的斗士,中国新文化的先驱,他逝世后好友孙伏园曾写过一幅挽联痛悼,你能从中找出你熟悉的鲁迅作品吗?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叹而已痛毁灭十月噩梦终生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____________,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____________,突出了它们的形状;描写____________,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____________,突出了它们的动态。
    2.选文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几件趣事?表现了“我”儿时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中,哪个内容是强调重点?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提示:句式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描写的角度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原文中用短线画出准确描绘捕鸟全过程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儿童捕鸟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捕鸟的乐趣,为什么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儿,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筵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妆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1.概括说明作者在选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选文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叙事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