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门(kǎn)       (kē)              杂乱无(zhāng)
    B.重(hé) (chú) 人注目(rě)
    C.含(xù) 石(pán) 小心翼翼(yì)
    D.深(suì) (xiāo) 无可比(nǐ)
  •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背或扛)    人注目(招引)  
    B.深(这里指深)    杂乱无(条理)  
    C.踌躇(犹豫)    凌乱不(能忍受)  
    D.蓄(本文指包含)  小心翼翼(恭敬的样子)
  •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____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____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____孤独,____有永恒为伴。  
    A.既然  却  虽然  但是  
    B.虽然  可  固然  然而  
    C.虽然  却  诚然  可是  
    D.尽管  但  诚然  然而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
    A.(他)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   
    (2)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 
    (3)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      )
    (4)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
  • 文学常识填空。
    (1)音乐巨人贝多芬           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           》《           》。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人的许多事迹都足以____    为原型的。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坎坷和不幸,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励着我们的心灵。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坎坷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一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会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像贝多芬这样顽强地向命运抗争的人很多,试举一例并介绍他(她)的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齐白石的人格
    松涛
      (1)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2)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3)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4)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竞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5)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6)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7)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8)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9)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10)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11)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____,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____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12)先生的傲,使他__________;先生的痴,使他__________;先生的谦,使他__________。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旧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13)欲__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__——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1.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1)段为总起段;第(13)段为总结段;第(    )(     )(    )段为过渡段。
    2.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11)段横线处各填一个字,将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12)段的横线处。   
    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5.根据文章主旨,选择恰当的词句填充在第(13)段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