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草(shuāi)
    B.农(yán)
    C.发(méng)
    D.蟾(chú)
    生(dàn)
    乳(bǔ)
    (yān)
    率( píng) 
    (hái)
    (xī)
    皱(zhě)
    难(jié)
            
  • 下面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患,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 ……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从声舌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风雪途(满,填满)
    B.充耳不(听,听到)
    C.无动于(折衷,调窜)
    D.而不见(看 )

    销声迹(隐藏)
    年年如(这,这样)
    足不出(门)
    激动不(止、止住)

  • 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英国自然杂志__________一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__________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 ,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__________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
    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 商品的标价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多用“元”作单位。请用这种方法写出“肆佰柒拾壹元零陆分”标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修改下面的病句。
    (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例句,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三句连贯的话。
    例句:我们有雄伟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填空。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 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 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
    2.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文中黑体字部分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
    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短文并完成问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 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