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店亲情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板子矶在芜湖市荻港南面的江边上,登矶远眺,江滔拍岸,浪卷如雪,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居高临下,扼长江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从板子矶登陆突破长江天险的。矶上绿树抱合,簇拥着一座花岗岩石碑,灰白的石片耸立如帆,当中那片最高,镌刻着鲜红的大字“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左右各一片,错落有致,象征着万船竟渡。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喉(   )    ②刻(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______    改正:______       
    ②错别字:______    改正:______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落有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即_____ 、_____ 、_____ 、____ 和结语。
  • 古诗文默写。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意思和郭茂倩编《汉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2)王绩的《野望》一诗中,运用典故表达孤独抑郁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崔颢的《黄鹤楼》堪称咏黄鹤楼之绝唱,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即佩服之至,并说:______,_____。
    (4)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俯视一切、卓然独立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写出杜甫的五律《春望》的颈联:______, ______。
◎ 2011年人教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店亲情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名著阅读与积累。
    (1)《___________》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们已经学过了《_______》,散文集中还有一篇记叙了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的事,这篇文章的名字是《________》。
    (2)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的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这段文字选自作品《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
  • 综合性学习。
    (1)左图的雕像名称是____________,它矗立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
    (2)右图雕像是“打结的手枪”,是卢森堡1988年赠给联合国的,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这两尊雕像共同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两个军事成语(或一句战争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师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意料不到而出现的败笔。
    2.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王旃,请你说出你希望看到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店亲情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了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体部分和第⑨段分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第⑨段与文章主旨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你“_____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4)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