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罚(chéng)
    B.征(fā)
    C.宛( zhuàn)  
    D.边( zhòu)
    膊(gē)
    悔(ào)
    身(zòng)
    学(dū) 
    (wō)
    (dǎo)
    (chuì)
    (lì)
  •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紫腾 宛转 操练 忠诚 责备
    B.礼服 绉边 领结 磨损 口齿
    C.摇晃 督学 视查 穿戴 钓鱼
    D.晴朗 赚钱 宁可 纵身 戒尺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地说:“快坐好……”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____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3)天气那么________,那么晴朗!
    A.柔和 暖和 温和
    B.暖和 柔和 温和
    C.温和 暖和 柔和
    D.温和 柔和 暖和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1的第二部分试题
  • 结合语境解释加粗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B.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C.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责备:批评指责。
    D.但是他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声气阻塞。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C.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D.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填空。
      《最后一课》体裁是________,写于1873年,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作品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最后一课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对小说《最后一课》中人物的地位及对主题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弗郎士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展现的。
    B.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说是通过他上最后一课的言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的。
    C.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只是一个陪衬,起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
    D.他们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①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②____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词填空。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①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②____讲解过”一句中①、②处分别应填( )
    A.专心
    B.细心
    C.用心
    D.耐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用“监狱大门”比喻______________,“钥匙”比喻__________;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是因为( )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
    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先生今天讲得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今天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__________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安排韩麦尔先生以写“法兰西万岁”结束最后一课,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已都是,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A;同样,要想让灵魂洁净,唯一的方法就是B去占领它。
    1.第一自然段的横线处省略了两个成语,请依据文义和下面的注释,把相应的成语概括出来,写在注释后的括号内。
    ①比喻人的学问渊博,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  )
    ②指学识渊博的人。(  )
    2.从下面的选项中,为末段横线处各选一个确切的答案,并将文字工整地写在横线上。
    选择:斩草除根 种上庄稼 用行动 用美德
    A处选_____________
    B处选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
    (1)“原来相聚的地方”为何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家为何始终未来赴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对于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
    (1)弟子们的回答及方法为什么都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根据文义怎样回答才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