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5.诗五首》的第一部分试题
  • 看拼音写汉字。
    huàn游人____ xiāo湘____ qí路____
    bìn毛____ 城què____ 烂kē人____
             
  •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城阙三秦(       )
    (3)数声风笛离亭晚(       )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5)病树前头万木(       )
  • 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学常识填空。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著有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__________而被传为佳话。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乐天”就是__________。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5)《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__________之称。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5.诗五首》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 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 试对《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5.诗五首》的第三部分试题
  • 《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的感情。
    2.“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合三、四句来看,题中的“十五夜”应该是指哪个月的“十五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诗中用“地白”二字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这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体会“落”字的表达效果,将“落”改为“在”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