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回忆我的母亲》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农( ) 祖( ) 妯娌( ) 勉( ) 迁( )
    死( ) 门( ) 私( ) 料( ) 着( )
  • 解释下列词语。
    (1)不辍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富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衣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聊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母亲又给我一个_________ (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_________ (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_________ (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__________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之情。本文叙事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回忆我的母亲》的第二部分试题
  •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理解《回忆我的母亲》中“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理解《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回忆我的母亲》中“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5.回忆我的母亲》的第三部分试题
  •   《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________(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_________(A.和睦B.和蔼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A.管教B.管理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2.“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对这段文字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
    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
    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4.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子、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意。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炼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受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1.第②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其在文章的内容上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⑦段,作者回忆往事:
    (1)详写的两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几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第⑦段所写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
      《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最美的手》的开头一段,文中加横线的四个句子都有语病,请你将它们改正后写在下面。
      那天晚上,①我趴在被窝儿里津津乐道地看着电视里转播的模特大赛。②大赛的颁奖环节,竟颁发了一个“美手奖”。③看着屏幕上那双被放大了的纤纤玉手,我不禁想,要是自己也有屏幕上那样一双漂亮的手该多好啊!可是,长在农村,④现在即使在上学,不用干多少农活,但成绩不佳的我终究有一天会将这双手磨成又粗又糙的“农村手”。我突然想到母亲那双粗黑的手,特别是在冬天,那冻裂的血口子狰狞得吓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