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书写,请将下面这句名言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zhàn(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_________________,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 zhàn(     )放
    (2)原文中“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病句,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风筝、书法等),补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_______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②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_______,必须好好活着。
    ③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_______——山那边是什么呢?
    A.①踩 ②延长 ③瞎想
    B.①探 ②延续 ③痴想
    C.①探 ②漫长 ③畅想
    D.①踩 ②继续 ③幻想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校园里的花开得很旺,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B.林老师的讲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C.在期末考前的动员会上,李明信口雌黄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D.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还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 2011-2012学年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所说的“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紫藤萝瀑布》为了告诉我们花和人一样总是要遭受不幸,你无法改变。
    D.《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人一个哲理: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只要一步步战胜小困难最后一定能够战胜巨大的困难。
  • 名句填空。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2)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7)晏殊的《浣溪沙》中对仗工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感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繁星》、《春水》是________的作品,诗篇大多表现出诗人对于________、________、自然的歌颂。
◎ 2011-2012学年浙教版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小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某公用电话亭)______________
    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某手机专卖店)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为班级的“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春》,完成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________(体裁),作者是我们著名作家________。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句子连用两个“盼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哪些感觉来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⑩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方面的特点?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细致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
    2.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3.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找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加粗词“芬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_________________
    (2)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_________
    (4)太丘舍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与“下车引”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邑八景一也
    D.择其善者而从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请再写出两句有关雪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陶侃出游________________
    执而之________________
    既不田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短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500字。
         2.写出真情实感。
         3.注意文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