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一周周考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妖ráo( )
    成吉思( )
    风sāo( )
    园春( )
    红装素guǒ( )
    外( )
    jìng( )折腰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惟余莽莽(无边无际的意思)
    B.驰蜡象(指高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C.晴日(等到)
    D.稍逊风骚(指风流倜傥)
  •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一周周考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河上下,失滔滔。(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自然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气势)
    B.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突出表现成吉思汗仅能武治,而完全不能文治,使作者对其的批评更加尖锐深刻)
    C.望长城内外,余莽莽。(从视觉上写出北国风光的单调、萧瑟之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通过今昔对比,突出诗人自信乐观,积极豪迈的情怀)
  • 仿照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悠悠的黄河水在奔腾怒吼中A______着黄沙,却在无声中B______着古老的华夏文明。C______于风流人物长廊中,灵魂一次次地被伟大的思想所感染。《满江红》那淋漓痛快的言辞,依旧在我的心头D______,在那个时代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报国的热情,在今天也为我们树立了精忠报国的志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在当今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危机中,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敲响节约的警钟;郑板桥的一句“______________,傲骨梅无仰面枝”,又使多少桀骜不羁的青年汗颜;更有文天祥身陷囹圄,却不改节操,面对死亡的威胁,毅然无所畏惧地写出激昂不屈的《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威武不能屈的节操,又是多少热血青年学习的楷模……
    (1)将下面四个词语填在句中的ABCD处。
    荡涤 淘洗 荡漾 徜徉
    (2)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江红》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满江红》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一周周考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整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遣词造句,极有分寸,同是评价古人,而意存分别,这些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村传圣火
    俞天白
      ①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架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②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流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里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动力。
      ③在这个群山包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柴草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晕黄的一圈柏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搭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 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枝竹片,拨了拨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
      ④共产党宣言
      ⑤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
      ⑥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开,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
      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⑧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⑨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⑩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便销售一空。9月,加印了一千册。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10次。《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
      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当。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延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1.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这项使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⑤段却说它是一部“臣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⑧⑨⑩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班里想召开一次有关“风流人物”方面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⑴请你用一句简洁、形象、生动、完整的话为班会拟一个好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方案,看怎样才能开好这次主题班会。方案要包含开班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内容及程序,凡涉及到主要人名一律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协助出一期“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题的黑板报。黑板报共有三个板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版:______________
    黑板报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少立大志、反抗暴秦的陈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时坚决反抗侵略的英雄辛弃疾……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毛泽东,带领人民改革致富的邓小平,引导人民继续向前的胡锦涛、温家宝,圆了千年梦想的飞天神舟人…… 
      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以“数风流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人物的故事。
      要求:①取材不加限制,内容要具体,写现实,想未来都可以;
         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