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书(    )   忙不(    )   磨(    )   谷(    )
    (    )       若(    )       哭(    )   恍惚(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封神bǎng(  ) 桑shèn(  ) chán(  )络 tì(  )傥
    面面相qù(  ) hān(  )声 kuī(  )见 斑máo(  )
  • 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并加以解释。
    (1)人迹     至(         )
    (2)识破     (         )
    (3)人声     (         )
    (4)无处     食(         )
  • 根据下列要求,试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各找出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都是名词的一项是
    [     ]
    A.故事  时候  晚间  古庙
    B.长妈妈 院子里 读书人 纳凉
    C.先前  曾经  院子  人
    D.听到  用功  我   住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A.欣赏 B.鉴别 C.鉴赏)
    (3)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A.陌生 B.生疏 C.生僻)
    (4)其中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确实 B.确凿 C.的确)
  •   鲁迅先生的本名叫_________,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
  •   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路从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作者强调的重点是哪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鲜明的对比是本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特色。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一块雪,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 b.打扫 c.暴露 d.露出 e.支 f.架 g.拉 h.牵 i.系  j.撒 k.投 l.捆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上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了。”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去,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心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蛰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吗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然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我”捅马蜂窝→______________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2.“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开头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说说精彩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
    (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3)远求海外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
    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