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论语》十则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
    (2)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3)( )女知之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 )师矣。
    (5)逝者如斯夫,不( )昼夜。
    (6)终夜不( )。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而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择善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了解《论语》及孔子。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是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_________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共20篇,492章。一章记一事或几句话,内容上章与章之间并无一定的联系。形式上或为问答或为独白。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_________”之说,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_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儒家的创始人。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论语》十则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空。
    (1)《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________ 、________、学习方法的十条,是________在不同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
    (2)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 ,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而”“知”的意义和用法。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③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
    ④是知也______________
          
  • 找出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
    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
  • 与其他三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是以谓之“文”也
    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可以为师矣
    D.何有于我哉
◎ 2011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论语》十则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远方来(  )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  )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而知新(  )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1.解释加粗的字。
    (1)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山有竹,不自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羽之,镞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
    (1)子曰:“汝何好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非之此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 探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深层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
    注:①从弟:堂弟。②罹(lí):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