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阻(è) 靖( suì)   乡(wén)  港(dí)   
    B.灭(qiān) 陌(qiān)     维(xiān) 夫(qiàn)
    C.要(sài) (sè) (sè) 真(dāng)
    D.退( kuì)    锐不可(dāng)  家汇(yīn)  明(yù)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关爱________了生命原野的厚度,________了灵魂海拔的高度,______了幸福的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  ②增加  ③提升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 文体知识填空。     
      新闻就是快速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中最新发生事件的实用文体,它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闻两则》中,重点刻画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让人从中感受到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   
    B.《芦花荡》中,描写了“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他以自己的行为让抗日将士们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   
    C.《蜡烛》一文,通过描写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了南斯拉夫母亲感人的形象。   
    D.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以沉重的笔调控诉了法西斯匪徒大屠杀的暴行
  • 请自己组织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一个人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的危险。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数量猛增,约有5 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划线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     
      ①能否保护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关系到我们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重大问题。②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节日,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首要任务。③有关人士表示: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果后人不珍惜,不了解、甚至遗忘了,那就是巨大的悲剧。④而通过节假日的调整,使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历史的温暖,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① 第一句两面对一面,从而前后不一致,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第二句词语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第三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移至___________________之前。
    ④ 第四句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日,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名大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当“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满头大汗的潘匀和同学张杰正转悠着揽生意。“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他们忙把50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了一元钱。     
      “这一元钱太不容易了。”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激动得泪流满面。  (摘自《重庆时报》,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二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第一句加粗词“冲破”与第三句加粗词“突破”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粗词语“均”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京拒绝和平”中的“南京”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中“不料”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月光如水。
      钢枪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从人员。哨兵以规整的姿势迎接将军的到来。
      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就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假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得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给这篇小小说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加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  马_________________  嫩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在哨兵回答之后,“剑眉一竖,大声斥责”哨兵,他的愤怒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小说中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作用是什么?
     (1)自然环境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社会环境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得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请   揣摩士兵此时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心灾

      ①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②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③“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脚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惨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④“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的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个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就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寒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坟地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般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⑤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都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⑥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⑦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1.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   
    听说鬼子进村→(    )→(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3.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粗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粗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要求写作文    
      人最需要理解与沟通。然而内心免不了有些秘密、烦恼、快乐。     
      请以“悄悄话”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也可适当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