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春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__的,草软绵绵__________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__________。
    (3)鸟儿将cháo__________安在fán huā nèn yè__________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__________,唱出 wǎn zhuǎn__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__________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__的光,烘托____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__。
  • 写出与课文《春》对应的词语。
    (1)明朗润泽。_____________
    (2)欢欢喜喜的样子。_____________
    (3)炫耀。_____________
    (4)比喻姿态优美。_____________
    (5)昏黄不明亮。_____________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_____________
    (7)舒展,活动。_____________
    (8)形容声音圆润柔媚。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个人,如果后来成了人物,则他小时候的优点固然是优点,即便是缺点也无妨看做优点。
    B.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许多有关人类起源、人类进化、地球生物环境的演变以及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地球资源的知识。
    C.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在世界各地制造的一桩桩流血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春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空。
    (1)《春》的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号______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______,1927年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文章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面句中加粗的词和括号中的词,哪个用得好,说说为什么。
    (1)蜜蜂嗡嗡地(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吹)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春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B.《繁星》、《春水》——谢婉莹——当代女作家
    C.《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小说家
    D.《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 阅读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第三段写草,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春花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彩的景物描写往往虚实相生,本文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把虚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第五段中分别找出从各种感官写春风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1)写嗅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3)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写春草,却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7.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较下面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A.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嫩的,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请读读这三个比喻句,说说赞美了春的什么,并说说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戴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览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1.解释下列词语。
    (1)跋扈:______________
    (2)豁朗: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抄写在下面,并品味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建筑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结尾的话“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作者介绍,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园主的退休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