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粗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括号内。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特的美食佳yáo(    )、bīn(    )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    )和gèn(    )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    )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字。
      ①那时,我们是快乐的。②每一个清晨或旁晚,我们亲进大自然,倾听万物的声音,与身边的鸟儿、花儿、小溪交流。③我们度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笑声。④ 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1)第②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2)第③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3)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边的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间将黑暗无光。
    自拟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谦虚文明的中国人民处处讲礼貌。下面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你都知道吗?试试看。
    (1)祝人健康说“_______________”;请人原谅说“_______________”
    (2)求人帮忙说“_______________”;无暇陪同说“_______________”
    (3)向人提问说“_______________”;归还物品说“_______________”
    (4)未及迎接说“_______________”;请人接受说“_______________”
    (5)请人勿送说“_______________”;对方到场说“_______________”
  •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抬起头来做人
    粱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全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我们必须量力而行,我们所捐的 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能力,尽力为学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住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真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请解释第⑥段中加粗的“功课”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小男孩妈妈说的“我们必须量力而行,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 块钱还要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来”,试说明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钱的多少能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理解。
    死海之变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
      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交界处。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90米。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在如此高盐度的海水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死海” 就以此得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因为,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有盐分的少量河水向它输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丧失着,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里。
      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地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深度约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开始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就使死海上层的水开始蒸发而变薄;而且,上层的含盐度也逐渐地接近下层。1975年,盖特预言,两层海水将会混合起来。有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考察,到1979年2月,他们证实,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
      但最突出的变化还在于,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由于硫化氢的存在,过去曾把在死海中沐浴与普通“硫矿泉沐浴”一般看待,是用来治病的。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盐的沉积增多,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地。
      约旦河流进死海的河水,预计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增多。这使得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死海的地质变化并试图改变其现状。例如,以色列的设计师们正在筹化建造一条沟通死海和地中海的运河。这项计划若得以实现,死海将重新得到含盐较少的水流输入,从而有可能恢复历史上的分层结构。两个海的水位差,还可用于发电。这说明:凭借人类的力量,即使像死海这样的自然物,也是可以改造的。
    1.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合(         )  划(          )
    2.死海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海发生巨大地质变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
    两片秋叶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回家很晚,独自一个人用餐。小女儿早已吃过了,但她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我给了她,“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我愣了一下……世人赞美的往往是盛筵美酒,或者那些足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筷子尖端那一点点的温暖,并发出由衷的欢呼和赞叹。我们曾经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多少惊讶的快乐。我们有时真是太粗心了!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你有过类似文中所述的体验吗?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有过对美好情感和事物的发现吗?请从中选一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不少于20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