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八周周考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望(kuì) 行(zǎn) 官(báo) 气(òu)
    B.军(huī) 得(xǐng) (lù) (chàng)
    C.当(gòu) 刀(chāo) 下(piē) (jiāo)
    D.退(chì) 自(wù) 刀(pō) 辩(chéng)
  • 根据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1)杨志也chēn____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
    (2)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nèn____地苦!
    (3)半shǎng____而起,yáng____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    ),都软倒了。
    面面厮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七个客人……叫了声“(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
    聒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来杨修为人(    )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恃才放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八周周考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学积累。
    (1)《智取生辰纲》选自《________》,此书是一部长篇________小说,它是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人名)在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2)《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此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____小说,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山西太原人,________(时期)小说家。
  •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你选择其中一部,完成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育才中学针对名著阅读习惯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谈谈你发现的信息及你对老师的建议。
    项目
    利用工具
    书帮助阅读
    边读边做
    笔记
    每周有固定的
    阅读时间
    常与他人交流
    读书心得
    据不同目的用
    不同阅读方法
    百分比
    10%
    22.3%
    5%
    14%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八周周考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智取生辰纲》选段,回答问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    )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    ),便(    )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    ),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3.选文是从哪四个层次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酒人是真的不想卖给杨志他们酒吗?为什么说“不卖!不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瞒之死(节选)
    ——读《三国演义》随感

    蒋林
      ①曹阿瞒纵横天下三四十年,“普天之下,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畏惧”。凭着他的雄才大略,纵横捭阖,使天下“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在他六十六岁之时因脑疾而寿终正寝,因而抱恨归天。
      ②曹操之死是令人惋惜的。之所以惋惜,皆因他如此雄才大略,而未能实现他一统华夏之夙愿。这也许是史家和小说家的一大遗憾。
      ③其实,曹操之病本可以有救,不致于死。然而他毕竟死了。他的死不在外部,他的死在于他自己。他的死在于他的多疑、猜忌,死在他对往日征战杀伐之中而血洒疆场的己方和敌方将士兵卒冤魂的恐惧,死在他对曾被冤死丧命的无数灵魂的惊惶。
      ④按照当时医家的诊断,曹操的脑疾,本来不是无法挽救的不治之症,只是“小可之疾”,动下手术,辅以药疗,完全可以康复,并无大碍。然而,曹阿瞒多疑、猜忌的本性,使他不但不听医生的医嘱,讳疾忌医,而且唯恐医家借手术之机谋取他的性命,并下令将医家关进大牢,等待处置,结果错过了医治的良机,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当然,如果曹操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普通人物,丢了性命那也无关大局,偏偏他是怀抱一统华夏大业的一代枭雄,他的死对东汉末年身处国家分裂,多灾多难,遭受连年战乱的平民百姓而言,实属一大不幸。
      ⑤不仅如此,由于他的猜忌、多疑,不但枉送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拉上一个无辜的陪葬者,白白牺牲了一位医学巨匠。可怜一代神医华佗成了他疑心、猜忌的冤魂,连同华陀集毕生心血所著述的医学巨著《青囊经》也被无知地当作废纸付之一炬。这实实在在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⑥一代神医华佗本是一位不带政治倾向,只知专心钻研医术,专事治病救人的知识分子。他治过东吴的周泰,也治过蜀将关羽,所治之病,无不药到病除。对关羽的毒箭之伤所采用的刮骨疗毒的绝妙手术,至今在我国民间仍被传为佳话。然而,为曹操治病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屈死在曹营的大牢。这难道不让人叹惜么?
      ⑦由此看来,曾阿瞒因为生性多疑和猜忌,不但误了他自己,也害了他人。这是不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呢?我想是的。
      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不能不对周围生存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险象,各种疑难、困惑,各种人物,具备一点警惕性,具有一定的戒备,否则会吃大亏,甚至蒙受巨大的灾难。这本是生活的常识。但是,警惕性同无端的多疑和猜忌本不是一个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俗话说,疑心生暗鬼。世界上本来是没有鬼的,疑心重了,猜忌多了,“鬼”也就跟着来了。这个“鬼”一出现,总觉得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仿佛到处都是陷阱,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随时都会招来灭顶之灾,不但同事、朋友的善意他会当作恶意,而且只要有一点不遂其意,便要想方设法予以报复,为此然然。这种心理发展下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对别人也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这种心态的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他不但成天生活在诚惶诚恐、疑神疑鬼的精神状态中,而且必定会有不少善良的人遭受其害。
      ⑨看来,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还是生活得豁达、坦荡些好。对生活的警惕性不可以没有,但多疑、猜忌之心一定不可以长!
    1.作者认为曹阿瞒是因何而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于曹阿瞒的死怀着怎样的情感?由此引发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浒》中水泊梁山108将的侠义之举深深打动着同学们,为此,九年级一班举行了“话说《水浒》”交流活动,请做好准备,积极参与。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远同学对108将的绰号很感兴趣,他发现:有些绰号非常有特点,与姓名连在一起构成一定的含义,好像作者在暗示着什么。请你再举一例,仿照例句作简要分析。
    示例:及时雨宋江——雨是很及时,但是却“送”(取“宋”的谐音)入江中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是我国的一句老话,结合社会现实,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我国四大文学名著如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华夏文明史,乃至世界文学史,其中的许多人物更是以其鲜明的性格而家喻户晓,请从中任选一位,以“我与名著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