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lǐ)____泉 ( )梁 梧桐( ) ( )鱼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非梧桐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练实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之不知鱼之乐矣:________________
    (6)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惠子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搜于中三日三夜: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下面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循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练实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B.《庄子》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惠子相梁》中比喻较为巧妙贴切,“鹈鸿”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D.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以《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舍生取义。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____________,子知之乎?夫____________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____________泉不饮。于是____________得腐鼠,____________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按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并给其注音。
    2.庄子是战国时的______国人,_____家,是_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3.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为什么感到鱼儿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试作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瓠之种
      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大瓠之种:标题是编者加的。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无所容:又平又浅的,装不了什么东西。③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然,空空的样子。掊,击碎。④世世以洴澼(píng pì)絖(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絮为业。洴游,漂洗。絖,絮、丝绵。⑤裂地而封之:指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有难,吴王使之:__________________
    (4)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节选自《秋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望洋向若而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我尝少仲尼之:_________________
    (3)今我睹子之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语有曰(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与“黑质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