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们小声地谈论着,( shì)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
    B.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 zhǎo)的配合。
    C.他伸出如盖的浓阴,来荫( pì)那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D.在诗和音乐的(yuèn)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出谷。
  • 下列词语中有3 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
    荡然无存 情郁于衷 大庭广众 断章取意
    因地制宜 雅俗之别 周而复始 怡然自乐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
      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无奈,是否该悄悄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这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
    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请写出原句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1)填表。
    序号
    作品
    作者
    主要人物
    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查金
    老舍
    祥子
    阿廖沙
    (2)以往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的对话中有三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并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甲:①明天是我父亲七十大寿,不知该如何庆祝。②请你帮忙出个主意吧。
    乙:③哎呀,你父亲居然已经活得那么老!④你不妨请亲朋好友一起来聚了。
    甲:⑤这主意不错!
    乙:⑥代我祝家父生日快乐!
    甲:⑦谢谢!⑧那我明天下午6 点整在南宁饭店设宴   ⑨请你按时务必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乙]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官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多是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乏趣,但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半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1.从[甲][乙]两个文段可知,在建筑布局上,苏州园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北京园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个文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3.[甲][乙]两个文段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每个文段列出一种即可。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乙]段画线句“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中“如此”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1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1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缈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荚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谈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死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舅舅饮食恶劣,生活艰难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6.阅读第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
      当他看到今年春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泪水,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②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瑜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蝓:走出。⑨逋(bǔ):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懊恨不胜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指代制扇者)
    B.非负之也(故意)
    C.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付之日(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时,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生活中,你或许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神七”升空的壮丽瞬间,世博各国精彩的表演,国旗升起的骄傲瞬间……
      请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