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曹刿论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     )论战  又何(     )焉   牺牲玉(     )  小信未(     )
    下视其(     )  登(     )而望之  望其旗(     )
  •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粗词语。
    (1)齐师我:_________
    (2)肉食者:_________
    (3)衣食所:_________
    (4)小信未:_________
    (5)而衰:_________
  •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年春,齐伐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曹刿论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何
    B.必
    C.必分人
    D.可一战
  •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曹刿论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传说是_________时期___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_,具体来说指的是_________。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_。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齐师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问其: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取白衫且止:__________________
    (2)觉其故:__________________
    (3)奴以米酒: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