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简(nóu) (guō) 义愤填(yīng)
    B.赏(jiàn) 着(lǚ) 可亲(ǎi)
    C.力(mèi) (miù) 学多识(bò)
    D.脚(huái) (yì) 可笑(jī)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纱毯  趣味  鉴赏  仰坐
    B.犹豫  魅力  钦佩  脚踝
    C.轮廓  模糊  覆盖  忘乎所己
    D.翘起  和蔼  陶醉  荒谬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     ]
    A.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
    B.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
    C.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药方。
    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
    [     ]
    A.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老师钦佩王兰的学习精神。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课内阅读。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漓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语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运用语言的准确和精练上,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表示它的行为,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试从本段中找出这样的一个动词,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成是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迸发出一束启蒙的火花的。从这一形象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福楼拜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让人深受启迪。
  • 创新阅读。
    独立思考
    巴金
      ①读了玄珠同志的《谈独立思考》,我有点感想。
      ②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不知道怎样独立思考呢?现在是不是我们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③我想,绝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问题在于:有些人自己不习惯“独立思考”,也不习惯别人“独立思考“。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也喜欢硬把别人装在套子里面。他们拿起教条的棍子到处巡逻,要是看见有人从套子里钻出来,他们就给他一闷棍;他们听见到处都在唱他们听惯了的那种没有感情的单调的调子,他们就满意地在套子里睡着了。
      ⑤他们的棍子造成了一种舆论,培养出来一批应声虫,好像声势很浩大,而且也的确发生过起哄的作用。可是这种棍子并没有打掉人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单调的调子中间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过教条主义者没有听见或者不去听罢了。有些在套子里住惯了的编竖同志喜丛把别人的文章改来改去,一定要改得可以装进套子才甘心,但是写稿的人仍然要从套子里钻出来。打闷棍,头一次也许有用处,我再来,别人早已提防了。谁都知道,教条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教条代替不了“独立思考”。
      ⑥在中国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他们对大小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他们并不习惯别人代替他们思考,但是他们也不习惯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喜欢暗地里唧唧喳喳(这倒有助于教条主义者的虚张声势)。所以“百家争鸣”的号召对他们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他们需要“鸣”,也应当鼓励他们大“鸣”。要是他们真的大“鸣”起来,教条主义者的棍子就只好收起来了。(原载《人民日报》1956年7月28日<署名余一>)
    【注】①茅盾1956年7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谈独立思考》一文,署名玄珠。②教条:凭主观不加思考、生搬硬套地处理问题。
    1.请在文章的第③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要求与上下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同学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读流行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学校准备就此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
    (1)假如你班是反方代表,你方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反方代表的主辩人,请简要陈述支撑你方观点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作者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