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怅wǎng( ) 和xù( ) 浮想联piān( ) 新陈dài(    )谢
  •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稚嫩的双手刻划成长的年轮,时间的沙漏计录成熟的点滴。十六岁的天空涂抹炫丽的色彩,放飞迷人的梦想;十六岁的天空缀满灵动的音符,敲出完美的旋律。仰望十六岁的天空,我们心中充满激情,十六岁在我们的挥洒下完美无暇。
    错别字___ ___ ___ ___
    改 正___ ___ ___ ___
  • 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 。愿为腰下剑,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
    ③ ___________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④ __________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⑤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关于端午竞渡起源的三种说法。
      “赛龙船”即龙舟竞渡,是端午节娱乐的主要内容,盛行于南方。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当源于吴越民族举行的龙图腾崇拜活动,理由是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为表“龙子”身份,五月五日举行盛大图腾祭,在急鼓声中用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此项活动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荆楚岁时记》:“案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江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二是《曹娥碑》云:“五月五日,以迎伍君(伍子胥)。”这三种说法,都和端午竞渡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物候学知识简要说说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1、会天大雨,道不通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
    A、天大雨,道不通 宾客大宴(《口技》)
    B、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C、扶苏以谏故 广故言欲亡
    D、得鱼腹中 每假借于藏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句中加粗字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目似瞑
    B、无丝竹乱耳
    C、君病在肌肤
    D、食不能尽其材
    3、陈胜认为可以假借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向天下发出起义倡导。这两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①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林中小溪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1、简要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十六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人大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段,你是如何理解“有障碍,才有生活”这句话的?并且联系你的实际生活谈谈个人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1)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2)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3)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4)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5)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6)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7)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8)“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9)“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10)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1、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4)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