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内)专项综合巩固复习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课内)。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四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处处之____________ 寻向所____________
    (2)向所志____________ 病终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朝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内)专项综合巩固复习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从文中“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话里,能感受到当时芦苇荡处于一种什么情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列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1)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夜以后,小船又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后文中为大菱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在这里的运用似乎不太合乎语言环境,你认为这个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为什么说“我强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加粗的句子,推测老王要说的心里话并说说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一下老王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并回答: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课内)专项综合巩固复习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③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 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1.概括选文前两段的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文字主要写了卢沟桥的外形结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几乎”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可?波罗的话侧重于表现卢沟桥的什么特点?引用他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卢沟桥旅游景点写一则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栽途的寒冬。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从整体把握的角度看,选文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应该是从开头到第___________句。从结构上看,这两层是____________关系。
    2.第⑨句中“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一短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物候知识,模仿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特点,完成下面两个句子。
      腊梅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枫叶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候学”主要是记录研究什么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自然界中的哪些物候现象?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