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8.古文二则》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 ) 然不受( ) 不立( ) 卒而致之( ) 堂( )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
    _________________
    (2)归之,愕然不受
    _________________
    (3)风义
    _________________
    (4)日数千言不肯
    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粗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诺责(     ) 
    (2)且父未尝我(     )
    (3)卒而致之(     )
    (4)乃能(     ) 
  • 文学常识填空。
    (1)《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浙江杭州人。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是南社重要诗人。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
    (2)《戴震难师》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的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__ 家,江苏金坛人。他是戴震的学生。戴震,字东原,清朝的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__ 家。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8.古文二则》的第二部分试题
  • 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异义。
    (1)年(    )
    (2)聪明蕴蓄者久矣(    )
    (3)周朝、宋朝相几何时矣(    )
    (4)此非常儿也(    ) 
  • 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亡何(亡:通“无”,不。句意:不久。)
      其人亡(亡:死亡。句意:这个人去世了。)
    B.何以(以:凭借,介词。句意:凭什么。)
      以千金(以:把,介词。句意:把千金……)
      无以应(以:与“无”组成固顶词,当“无法”讲。句意:无法回答。)
    C.何以(何:疑问代词,什么。句意:凭什么。)
      几何(何:什么,与“几”一起作“几个什么”讲。)
    D.卒辇而致之(之:代词,代友人之子。句意:最终用车子运着银子还给了这个人的儿子。)
      何以知为孔子之言(之:助词,的。句意: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蔡勉旃为人最主要的特点是“重诺责,敦风义”。他不仅以此为人生信条,而且以具体行动来实践这一信条。
    B.蔡勉旃的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是友人对他的考验,没想到蔡勉旃真经得住考验,也没想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C.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完全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为幼儿的戴震是不可能了解这一层的,因此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不过,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是重在学习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D.戴震层层设问,按“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这一思路追问老师,从中不难看出戴震的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 
  •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通过记叙蔡勉旃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那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可以看出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8.古文二则》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戴震难师》中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亡何”的“亡”的意思是“不”,“其人亡”的“亡”的意思是“去世”。
    B.“以千金寄之”的“之”代蔡璘,“归之”的“之”代友人之子。
    C.“而翁知我”的“而”的意思是“但是”;“卒辇而致之”的“而”的意思是“顺接连词,可不译”。
    D.“故不语郎君”的“故”的意思是“所以”;“温故而知新”的“故”的意思是“旧,指学过的知识”。
    2.翻译下列句子。
    (1)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辇而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1)愕然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   )
    (2)父死(   )
    (3)至懊悔不胜而(   )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指代制扇者)
    B.非负之也(故意)
    C.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1)泰山,赤壁,黄鹤楼,天涯,西湖,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上下相连、意思完整的两句。
    示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