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避开xuān____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____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____,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____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墙角砖缝中的小瓜苗,昂然挺立,那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弯道超车”是实现富民强省的新战略,是湖南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弯道超车”:机动车在弯道超速行驶。)
    D、时下,网络最流行的语言是“史上最牛的人”。牛人,多用于贴吧、论坛。(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我赞叹或惊讶的人。)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根据文段推测,以上这段话的文学形象是____________,这段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__。
    (2)读完这段话你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哪些认识或感想,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修改下面病句。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炎帝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元旦节来临之际,学校要求各班举办元旦文艺晚会,为晚会这一活动,班上要办一期黑板报。现在班主任把任务交给了你请你按要求完成。
      根据表中的示例再写出一个栏目。
    栏目名称 栏目创意说明
    精彩回放 展出以前晚会精彩瞬间的图片,激发同学的参加热情
    名人说“艺” 收录有关艺术教育的名人名言
    艺术杂谈 介绍不同身份的人对艺术教育的看法
  • 背诵默写。
    (1)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幽径独行迷。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体现作者归隐田园痴心不改的一句是_______。
    (6)《渡荆门送别》中体现作者思乡情感的一句是: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加粗的字。
    (1)有仙则: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中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居“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1)宿于逆旅:____________ (2)良宵难:____________
    2.从文章结尾处“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他们技艺高超具体表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完成下面问题。
    绿色塑料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的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变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麦子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简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发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通读全文,说说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五、六自然段,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你遗失了感动吗?
      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那么,你们曾经被别人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说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的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真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感动呀?”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面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无动于衷,又是多么遗憾!
       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回家。不一会儿,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那天,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有钱交电大的学费。有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了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的票子(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课后,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不久前,我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而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写道,2008年,如果能去看一看奥运年的北京,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徐本禹的眼泪为何而流。这绝非脆弱,而是大爱。正是这大爱,才能让他有勇气,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就不属于他的责任。即使素不相识,我跟许多人一样。也被徐本禹深深感动。
      如果没有感动,我们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辛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这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硬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生活中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间万象,何为表里
    1、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自然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谈谈第十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三个“扛”字应当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十六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表里”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本文,联系实际,围绕“感动”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