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丫(chà) (sǒu) 怦(píng) 苦心孤(zhí)
    B.杀(nuè) 别(yāng)  笑(nì) 意(zhǐ)
    C.粼(líng) 告(dǎo) 物(shì) (huái)
    D.拆(sàn) (sǎn) (wù) 羊(líng)
  • 下列各组词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波磷磷 形影不离 嫩芽 花瓣
    B.和二为一 不可抗拒 糊涂 宽诉
    C.各得其所 惊魂未定 沐浴 肃杀
    D.恍然大悟 频频回顾 寂漠 蜈蚣
  • 选词填空。
    (1)“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着我。
    (A.看;B.盯;C.瞥)
    (2)我倒不如______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A.躲;B.藏;C.回)
    (3)“没有……”我慢慢地从口袋里______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A.拿;B.摸;C.掏)
    (4)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A.信服;B.高兴;C.满意)
  • 下列加粗词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表现妈妈十分惊慌、生气的样子)
    B.他……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两个词从内心到动作,写出弟弟见到“我”时的惊恐情形)
    C.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个词的妙用,使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悲戚难抑,边叠纸船边流泪的感人场景)
    D.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两个词写出“我”和妻子行走的艰难)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的第二部分试题
  •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________
    (6)尊君在___________________
  •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风筝》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鲁迅对摧残人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这是他的散文名篇。(    )
    (2)《羚羊木雕》一文揭示了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批判了重财轻义的观点,告诫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    )
    (3)《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    )
  • 根据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 。”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揣摩《陈太丘与友期》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选段,完成问题。
    羚羊木雕(节选)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______变化,由______而变成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
    4.选段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我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原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母,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一唯一的证据
      在那一刹那里,在泪水中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1.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曾寄给母亲许多贺卡,为什么母亲只保存“这一张”,并将它和家族的重要文件放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句中“证据”是指___________;“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说“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写自己流泪,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予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