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汉字。
    枯hé______
    磅bó______
    zhù______ 蓄
    qī______ 息
    清liè______
    肥shuò______
    liáo______亮
    lǎng______润
  •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繁花嫩叶 枯滕老树 承前启后
    呼朋引伴 山岛耸峙 纵横交错 春花秋月 闲情逸至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2)《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同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______________,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______________,草软绵绵的。
    (5)诗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诗中以拟人化的写法,写到:“秋天______________在农家里”,“秋天______________在渔船上”,“秋天______________在牧羊女的眼里”。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一般说来,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进行。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视觉)
    B.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味觉)
    C.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听觉)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 仿照例句,以“时间”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仿写: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你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描绘你家乡的一处美景。(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写出至少两条探究结果。
      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如今,大地震已过去7天,遇难人数已达7万余人,震后当地骚乱频发,目前获救者总数超过70人,然而幸存者现状并不乐观,因医疗设施短缺大批伤者死去……
      材料二: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海地地震紧急呼吁,并在海地地震后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得到了来自全世界人民的爱心捐助,海地地震也同样牵挂着中国民众的心。”中华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致电中华慈善总会,询问捐赠等情况,为了支持社会各界的爱心义举,为捐款建立通畅渠道,中华慈善总会及时公布了捐款账号及其他有关信息……(摘自《搜狐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来者,则一老甲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塾:学堂。③岸然:严肃的样子。④甲榜: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⑤佳:好的,美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史记》对______
    (2)不数____________
    (3)取书阅之________
    (4)弃去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中的老甲榜是怎样对待它的?(可以用原文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让你联想到哪种社会现象?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裱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有删改)
    1.“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到大觉寺看杏花,看到的是“春去了”,简要交代一下就行了,有必要对所见景致进行描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几天后,又有人邀作者去看海棠,她没有去,你能结合本文说说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作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呤白雪诗。”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爱哪一季?你爱哪一景?请将此景描绘出来,供大家欣赏,好吗?
      请以“我爱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