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上)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A.而不舍(qì) 尽职守(kè) (yǎn)
    B.笑(chǐ) 吹毛求(zī)  (yè)
    C.潮(xùn) 不倦(zī) 骗(kuàng)
    D.渎(xiè)   黄土(póu) 根深固(dì)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心无旁骛   脑羞成怒   嗝膜    
    B.强聒不舍   廓然无累   诘难  
    C.涕泗横流   歇斯底里   恣雎    
    D.恕不可遏   不言而遇   煞白
  •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D.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
  • 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是               _____,我们曾经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写出两篇文章)
◎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上)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提供的语境仿写。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在甲型HI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市有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市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1流感的防控情况,市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IN1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28日,由东北地区28所高师院校联合举办的东北高师2010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洽谈会上,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2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需求信息近8万条,参会学生近5万人。虽然供需比达到1:1.6,但在洽谈会现场,记者采访发现,那些有编制的用人单位,80%直接指明只接受重点院校毕业生。  
      材料二:采访中,记者获得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
    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填空
    (1)                  ,人迹板桥霜。                    
    (2)今夜偏知春气暖,                  
    (3)                  ,叶底黄鹂一两声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5)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劳动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李后主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_               _ ,_________。
    (7)“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化用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                 __                     。”
◎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上)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安陵(    )     
    (2)君寡人者(    )      
    (3)故不意(    )      
    (4)秦王怫然(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睢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秦王说话时是“怫然怒”,而对唐睢却无任何表情、神态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向一棵树鞠躬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3)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4)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查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5)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6)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    
      (7)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8)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9)让主干变粗变矮,让叶子雯小突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10)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11)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12)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13)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14)我站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15)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16) 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莲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17) 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他就那么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8)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要向一棵树鞠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第(4)段划线句子,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17)段“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一句在文中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榆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5.请简要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培植同情心
      ①我很喜欢小品演员蔡明,这倒不是因为她的演技和容貌,老实说,这两点她也就是平平而已。让我感动的是她的一件小事,蔡明每见到街上有人乞讨,总要给钱。朋友劝她说,这些乞丐看着可怜,其实有不少都是假的,人家就是靠这发财的,家里的小洋楼都盖起来了,比你住得还宽敞。蔡明点点头,若有所悟。可是下次碰见乞丐,她还照样掏钱。朋友问:你怎么还傻呢?她解释说,万一这个是真乞丐,他家里没盖楼呢?一个富于同情心的演员,也许无法成为表演大师艺术巨匠,但可贵的同情心,却会使他的人格大放异彩,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热爱。    
      ②培根说:“同情是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鸠也说过:“同情是善良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所以,人不可无同情心,同情心可以使人变得可亲可敬,变得伟大崇高。诗人杜甫,只有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滚烫的诗句,才能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诗人龚自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肺腑心声,表现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面似冷峻的鲁迅先生,则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更显其思想之深邃,道德之高尚;而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到遇难矿工家里慰问吊唁,潸然落泪,温家宝总理用满腔真情告诉我们什么叫“情为民所系”。
      ③同情心不仅可以升华灵魂,还可以让世界充满爱。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中国人民也不甘落后,短短几天就捐赠了数十亿元的现金与物资。这次灾难,也是对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检阅,大洗礼。还有一件事也使我们很感动,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悼念海啸遇难者,在演奏中取消了最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中断了,主持人走上台,悲壮地讲到海啸灾难,讲到此刻要向灾民捐款,为此,今晚将不再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可以说,这是历年来最人性的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④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是多么冷酷残忍!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世界,是多么冷漠可怕!因此,我们要精心地培植和维护同情心。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长成同情之花,全社会都为同情心叫好呐喊,才能形成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好环境。
    1.对“我们为什么要培植同情心”的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诗人杜甫,只有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滚烫的诗句,才能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说,这是历年来最人性的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一开篇就讲述了小品演员蔡明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说第③段划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惬意,是满意,是舒畅,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要求:
      ①请你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
      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