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mín) (qián) 皑(kǎi)
    B.民(yáo) 捐杂税(kē) 着心(héng)
    C.(zhuì) (yè) 起来(quán)
    D.湿漉(lù) (zhuó) 踉跄跄(liàng)
  • 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

    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了。 ⑵他深情地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   克服    观察 困扰
    B.灌输   克服    注视 磨
    C.贯穿   战胜 望 困惑
    D.灌输   战胜    看 折磨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B.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能否根治网吧”,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况。
    B.《草》和《〈长征〉节选》均叙述了红军过草地的情景,前文着重表现周副主席,后文着重表现红军的众多领袖。
    C.《水浒》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如不守清规戒律却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叫“花和尚”,景阳冈打死凶猛的老虎而名震天下的武松叫“打虎将”,敢于反抗却脾气火爆的李逵叫“黑旋风”。
    D.律诗共八句,每两句构成一联,全诗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课文默写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风雨侵衣骨更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一联: ________________,                              
    ⑷《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
  •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
    ⑵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
    ⑶奇伟的景象。(             )
    ⑷甜美、畅快地入睡。(             )
  •   某校八年级学生拟开展一次“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主题班会,班长特邀你做主持人,要求你准备好一段开场白,必须引用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能运用比喻或排比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探究。
    材料一:
      最近,红色歌曲在一些地方特别是革命老区发轫,一股学唱“红歌”的热潮开始席卷大江南北,并大有星火燎原之势。有人开始撰文倡导“重温红色经典,学唱红色歌曲”,期望“红歌”在全国各地热起来。
    材料二: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县将军公园等处的多处红色旅游景点遭到人为的破坏。记者在将军园看到,位于景区内的肖华和陈奇涵将军纪念亭,各个柱子上到处都信笔涂鸦,刻满了许多名字,每个字都入木三分,使得原本美观的柱子斑斑驳驳,而这位老兄写的“×××到此一游”虽经工作人员几层油漆的涂掩,还是清晰可见。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中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   )。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3.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可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别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1.“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⑴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军号声声

       ⑴“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⑵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⑶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⑷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⑸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⑹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⑺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⑻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⑼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⑽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⑾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⑿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⒀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⒁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⒂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⒃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文/高军,有删改)
    1.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③~⑾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⒀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⒀段采用B句。
    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
    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 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