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0.济南的冬天》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蓄( ) 落( ) 宽( ) chéng清( ) 发jì( )
  •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那水呢,_________不结冰,__________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__________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但  倒反  况且
  •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等。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0.济南的冬天》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句子中甲乙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些,为什么?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济南的冬天》中写雪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济南的冬天》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10.济南的冬天》的第三部分试题
  •   《济南的冬天》中“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_________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___的水。
    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__,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冬日抒情
      ①冬天是透明的。
      ②透过稀疏的树枝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远山和村庄,看到像蚂蚁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像X射线可以透视人体的骨骼,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的心脏。
      ③冬天使人清醒。
      ④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个音乐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后来担任了一个乐队的第一提琴手,并把家属接了去。以后他每年冬天都要独自回国一次,他说就是为了要呼吸一下祖国的冬天的凉气,那使他浑身舒适、头脑清醒的凉气。
      ⑤因此我也想到南国的冬天,去年此时我正在广州,在那满是绿叶覆盖的丛林中,我发现有一种无叶的树,枯树上面开出火红的花,而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我惊喜地向本地人打听,原来它叫象牙红,只在春节前后才有红花,过了严冬就长满树叶了。过去在诗画中都未见过象牙红,最近出版的诗集《龙胆紫集》,是李锐同志在秦城监狱中用龙胆紫药水写成的,赵朴初同志读后赠作者一首词中,有一联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
      ⑥巧妙还不在于对仗工整,如果你能看到那高大的扭曲伸展的枯枝上开出火红花朵(其实不是花朵,可能是果实)的象牙红树的形象,你就更能体会“花发”和“血凝”的对立和联系了。
      ⑦冬天的水仙也是很美的,然而它的性格和象牙红恰好相反,它必须在温室中,必须不多不少的水分和阳光,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在很短的生命中,一旦失去照顾便萎谢了。
      ⑧水仙开过,冬天就快要过去了。湖边的冰开始解冻了,老于经验的人却知道湖中心的冰有二尺多厚,一时化不了。可岸边的已闪着水光,看不清哪里是结实的冰,哪里是薄冰上飘着水,要走到湖中心,必须先从岸边走起。孩子们被吸引着比试履薄冰的胆量,冰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响声,一个,两个,三个……走过去,发出胜利的笑声。
      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望,然而,自然的规律,时间的循序是必然的,人间的规律虽也有必然性,却可迟可早。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1.第⑦段中象牙红与水仙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这一点通过“_________”字表现出来;两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两点:象牙红__________,水仙________;象牙红__________,水仙________。
    2.描写季节景色,因景抒情,情寓其中,这是写景散文的常用笔法,《冬日抒情》却另辟蹊径,文章没有捕捉冬日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一一展现,而是撷取与“_________”有关的人、事、物巧加连缀,表达一种凝重而深邃的思想:严酷的冬天是考验人的季节,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是( )
    A.冬天是透明的。
    B.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
    C.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
    D.冬天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运用对比修辞格,褒贬分明。
    B.第四段对那位音乐家离国去新加坡的做法委婉进行了批评。
    C.第七段对水仙的描写先褒后贬,作者的主导倾向是贬。
    D.第八段,写孩子们试着履薄冰,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活泼可爱和不怕险阻。 
    5.下列对末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名言只能用于大自然,不能用于人类社会。
    B.人类社会之春的到来虽然是必然的,但时间是可迟可早。
    C.“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会延误春天到来的进程。
    D.这一段与开头四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