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cù) 芽(pī) 黑(yǒu) 
    B.阔(chuò) 水(chàn) 面杖(gǎn)
    C.巉(chán) 取(jué) 形(cǘ)  
    D.倒(dān) 膜(nián)   吹毛求(cī)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娇奢  荫庇   芳馨    怒不可遏   
    B.嶙峋  骸骨   孱弱    粗制乱造   
    C.臆测  挑衅   馈赠    引颈受戳    
    D.虬须  瘠薄   恣睢    周道如砥
     
  • 下列加粗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上海世博会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了韩国队(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 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修改方法)  
    ①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全部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②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③博物馆最显眼的外面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④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出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下)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敢于创造的人生是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大海磅礴的气势;________, ____________;只有敢于跋涉的人,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
  • 下列文句与作品及其作家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鲁迅   
    B.奥楚蔑洛夫——《变色龙》——俄国——契诃夫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陶渊明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请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20字以内)     
      新华网重庆3月5日专电(记者茆琛)记者5日从重庆市旅游局获悉,针对3月份气温回暖、阴雨天气较少的特点,重庆各区县旅游部门联合推出以油菜花、梨花、桃花等为主题的“花季游”项目,旨在丰富市民的春游活动。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探究。
    学校开展了一次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下表是本次调查的结果,请根据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阅读内容
    百分比
    卡通漫画
    53%
    时文杂志
    17%
    武侠小说
    19%
    文学经典
    11%
    (1)从上面表格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个统计结果,你想对同学们提出什么建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实验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下)的第三部分试题
  • 默写填空
    ① 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  。     
    ⑥ 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⑦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⑧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盛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相传作者是 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①又何焉(           )   
    牺牲玉帛(             )
    ③小信未(           )   
    ④望其旗(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忠之属也”在课文中具体指的内容是 (用课文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或历史故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的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的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摔下,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⑤忽然间,我恍然大悟: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这里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了父亲什么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千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结尾横线上把“我”的感情补充完整。(不超过60字)   
    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中的父亲在“我”最迷惘的时候给予“我”点拨,联系文章内容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理想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趣的果实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酌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激越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乐趣的果实”是指 _______________                                                                        
      俗艳的欢娱之花”是指____________(本题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
      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 ,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目:以“带着____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供参考的词语如:感恩、爱、快乐、遗憾……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