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2011学年人教版全国各省市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的第一部分试题
  •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 愠:恼恨,怨恨
    B.不下问   耻:耻辱,羞耻。
    C.不亦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之   识: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可以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B.学而不思罔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C.思不学则殆  有卖炭翁释担
    D.择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
  • 下列各句在《论语》十则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 下列叙述不符合《论语》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 名:__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粗的词。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2-2011学年人教版全国各省市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择其善者而之 从:_________________
    ⑵学而不思则  罔:_________________ 
    ⑶可谓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知之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_________________
    (4)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乎?______________
    ⑵李生之曰______________
    ⑶学而不________________
    ⑷王生益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下面两篇文段并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_______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2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2-2011学年人教版全国各省市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1—4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_________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______
    ③足       兵:_________________
    ④民之矣     信: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___________
    ⑵不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⑶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⑷先行其言后从之  而: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
    (1)而时习之/如不及
    (2)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3)女知之乎/人不倦
    (4)是也/日其所亡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________
    (2)学而不____________
    (3)不愤不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不愠 择其善者从之
    B.可为师矣  可一战
    C.必有我师  不可亵玩
    D.有朋远方来 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则》节选)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下列各组 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   每晴初霜旦(郦道元《三峡》)
    B.同舍生皆绮绣   唯见布覆尸(范晔《强项令》)
    C.何有我哉   霜叶红二月花(杜牧《山行》)
    D.择其善者从之   日出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2.下面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腾人持沃灌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列论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谈论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B.乙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体现了作者从师求学之艰苦
    C.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乙文还将自己读书的艰苦和太学生读书的优越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甲乙两文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你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 罔:迷惑
    C.及鲁肃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择善者而从之 
    ② 安陵君许寡人
    ③结友
    ④攻大泽乡,收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