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论语〉十则》同步测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
  •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语(    ) (     ) (    ) (    ) (     ) (     )
    诲女(     )(     ) (     ) (     ) 也(      ) 毅(     )
  • 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不思则罔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背诵《〈论语〉十则》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论语〉十则》同步测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论语〉十则》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论语〉十则》同步测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论语》十则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论语》十则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则中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