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按要求填空。
    (1)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既有作者杜甫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对待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1)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很多名著。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A.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是“ _______”故事中的一段描写,一连串的动词将白胜的动作描绘得分外连贯紧凑。白胜明明是在_________,却好像是为了一瓢酒而情急。逼真的表演最终消除了对方的疑虑。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个句子,在后面的直线上写两个和它构成排比的句子。(必须用文学名人及其作品造句)
    杜牧夜叹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对本校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  高
    肺活量
    ↓↓↓
    体  重
    视  力
    ↓↓↓
    胸  围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版福建省漳州五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太山:指泰山。 ②少选:一会儿。  ③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④奚由:即“由何”,从何。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一食尽粟一石(         )          
    (2)才美不外  (         )   
    (3)鼓而志在太山(         )          
    (4)伯牙破琴弦(         )
    2.下面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真无马耶   鸣之而不能通意                      
    B.虽有千里能  钟子期听                               
    C.伯乐不常有  天下之士皆至                     
    D.策之不其道  而无接之                           
    3.翻译下面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用原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谈到什么话题?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找出文段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说往往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请你分析作者对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的外貌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如果改成“拿、掏、取”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九个钱”在文中重复了多次,说明什么?后来不提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结合小说中多次写到的掌柜等人对孔乙己的“笑”,分析作者叙述孔乙己离开酒店时的情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 读“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你一定想到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名句,请你把诗句工工整整的写在横线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那么,作者的“思念”“永生的痛悔”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上文,回忆自己与长辈们相处的往事,一定也有“你的痛悔”吧,请把让你永远难忘的“痛悔”写下来,并结合文章,写一段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2)认真阅读下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把你的故事或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