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教版重庆八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ue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     
      上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下联: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理以言情,对慰问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人教版重庆八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白雪歌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景传神,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苍苍,__________。(《诗经·蒹葭》)
  • 关关雎鸠,__________。(《诗经·关雎》)
  • 阅读《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回答问题。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祈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粒?”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   
      这 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粒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粒?”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粒,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三十元一粒,这一粒,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粒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粒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沙漠正午,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 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水果原本是一件平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人教版重庆八中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又临黄河岸》,回答问题。    
    又临黄河岸
    高缨
      (1)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2)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3)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5)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6)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硝西北的边缘。 
      (7)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8)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9)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带浅山。     
      (10)求吉先登土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11)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12)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13)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14)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15)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古____________________    
    折________________    
    而行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地点
    流泪原因
    内心情感
     第一次
    山村里
    ①     
    悲愤痛苦
    第二次
    火车上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第三次
    黄河岸
    3.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______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日:“适才误耳,夸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这部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曹操对吕伯奢一家斩尽杀绝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选段中集中体观了他这种处世哲学的语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评价曹操斩杀故人吕伯奢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1)夫没者岂然哉___________      
    (2)见舟而之  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 者”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______》或《_______》,儒家经典之一。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小信未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
    3.乡人劝阻曹刿请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能否删去此情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他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一直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但是他也有不“鄙”的一面。请说说他的不“鄙”体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二选一)
    1.题目:心中的阳光
      要求:①情感真挚,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也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
         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
    2.作为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你一定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有过困惑……请你先补全题目,然后再写一篇文章。
      题目:走出___________
      要求 :①情感真挚,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也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
          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