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的第一部分试题
  •   夏天的旋律是__________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阅读文段,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A.热烈
    B.紧张
    C.慌忙
    D.急促
    2.第一句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句如果改成“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中“可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请用“可是”再造一个句子,这个“可是”的意思要与文中的意思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选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 _》,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
    秋 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爪、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收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前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想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子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阅读点拨本篇是写景散文,但一句“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的发问,却让文章由景入理,成了一篇对我们的人生充满启迪的哲理散文。读后认真体会保尔的那段名言,看看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芊细草( ) 主( ) 色( ) 礴( ) 满( )
    春日融( ) 匐( ) 发( ) 紧( ) 挥( )
◎ 201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的第二部分试题
  •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   沸腾   哄烤   春华秋实   喇叭   高梁
    积蓄   峰蝶   遗憾   细滋慢长   蒸腾   承前启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芊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日融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空。
      《夏》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__________,第二、三段写夏天是__________的,第四段写夏天__________的旋律,第五段写___________。
◎ 201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体会《夏》这篇文章中,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词义要放在语境中理解)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一艘艘的舰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写夏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春色和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章中曾有“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样的话,上面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加粗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者“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以“美丽的季节”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散文,注意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