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翼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存(zhù) 水(xīn)  油(jiàng)
    B.(cēng) (gūn) (lǐn)
    C.崩(tā) 序(xiáng) (luò)
    D.阳(jiāo) 蟆(xiā) (huái)
        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喧闹 安份守己 挪窝 不约而同
    B.伺候 莫不关心 精义 休戚相关
    C.房檐 逆来顺受 万贯 冷眼旁观
    D.荣华 满目荒凉 精采 置身事外
  • 《胡同文化》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
    B. 高义伯胡同、小羊宜宾胡同、王皮胡同
    C. 手帕胡同、羊肉胡同
    D. 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
  • 填空。  
      本文《胡同文化》的作者是_______,中国现代作家, 江苏高邮县人。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_______等。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_______写的序。
◎ 2012年翼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课文《胡同文化》内容填空。
    (1)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______________。
    (2)忍着吧!——______________。
    (3)各人自扫门前雪,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而同:约,约定。
    B、安土迁:重,重新。
    C、 眼旁观:冷,冰冷。
    D、忠心耿耿:耿耿,心事重。
  • 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
    (1)虾米皮熬白菜,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胡同文化》,理解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翼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胡同文化》的第三部分试题
  • 理解课文《胡同文化》,试说说课文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做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1.第一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_______,“很远”是指:_______。
    2.第一段中“偶尔”一词能否删去?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仓里面的一条小胡同中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北大三院去应试。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里,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在黄昏时分,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如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然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我住的地方后门在翠华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常出来显灵。我是不相信什么鬼怪的。我感兴趣的不是什么鬼怪显灵,而是这一大所房子本身。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近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城里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的时候,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这个地方仅仅是这个院子的一个旮旯,在西北角上。但是这个旮旯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我住在最深一层院子的东房中,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的砖棺。这里本来就是北京的一所“凶宅”,再加上这些棺材,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到鬼影幢幢,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拜访我。我每日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我最初没有注意到是什么树。有一个夏日的夜晚,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到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樱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抵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1.第三段说“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其中“苦”指什么,“乐”又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理解“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城里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写道:“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胡同文化》与本文的结尾,看它们在对胡同未来命运的看法上是否相同,情感是否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
    D、在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谨慎食用转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