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褓(qiǎng) 薄(jí) 惴不安(zhuì)
    B.希(yì) (chú) 待旦(gē)
    C.隐(nì) 裂(cūn) 断壁残(huán)
    D.庇(yī) 臜(ā)  一气成(hē)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文彩 禁锢 万籁俱寂
    B .娇阳 名讳 南辕北辙
    C .挖掘 恳求 周到如砥
    D .陷阱 书籍 不屑置辩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是个好学的孩子,无论遇到谁,总是不耻下问
    B .这个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C .语文组的教师总是互相听课,研讨教学,相濡以沫
    D .干燥的皮肤涂上它立即润如油膏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上海世博会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友谊、和平、积极发展。
    B.几个学校的老师找他就升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C.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使学校开设的科目更加丰富。
    D.日本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爆炸后,我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防控核污染的进展情况。
  • 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格列佛——游历慧驷国
    B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C .李逵——单打二龙山
    D .鲁滨逊——荒岛求生
  • 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2)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
    (3) 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坐看云起时。
    (5) 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7) 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表,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亦臻此妙。
    (8) 《己亥杂诗》中表达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执策而
    B.醉翁之意在酒   故错意也
    C.云而岩穴暝   太守而宾客从也
    D.野芳而幽香    闾左逋戍渔阳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在鸟笼中消失》,回答问题。   
    在鸟笼中消失
      ①1914 年9 月1 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一时,在辛辛那堤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②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 
      ③仅仅100 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④那是1813 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呜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 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三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⑤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迭50 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 倍。
      ⑥可是,欧洲人来了。
      ⑦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黄,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
      ⑧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 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杀了500 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 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⑨1878 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 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 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可以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 
      ⑩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厨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纪念碑只是一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 000 倍。全世界每天有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 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1. 请按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12 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为什么要捕杀旅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回答问题。
    三分春色一分愁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 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揣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色的天空,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暝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命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了!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你认为作者“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因何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段中加粗的“轻抚”一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⑩段“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在本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回答问题。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 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失重感”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一步,一步,再一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州。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从脚下做起,做任何事情。机遇并不是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有时候,它就在你眼前只不过你尚未发现罢了。
      另外,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用,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