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蓬(hāo)  (qiǎng) 不住(nài)
    B.慰(jiè) 宿(xiù) 不乐(yàng)
    C.罚(chěng)  (zǐ)  群籍(jī)
    D.愧(jiù) 子手(kuài) 鳞次比(zhì)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逞辨  遮蔽 有例可援   
    B.主簿     篾视 才疏学浅  
    C.口诀  筹划 无可奈何  
    D.皎洁  瞰望 侍才放旷

     

  •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小偷对警察的审讯对答如流。   
    B.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一再上网吧,真是万恶不赦。   
    C.如果总是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D.地震和海啸使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人民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B.从这件事中,我不仅重新认识到学习,而且收获了一份友谊。   
    C.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D.为了迎接新学期,一些家长为孩子购买了书包、文具和学习用品。
  • 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廖沙——捡破烂糊口   
    B.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C.姜维——背水破大敌   
    D.佛林奈浦——讨好大人国国王
  • 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2)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
    (3)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5)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
    (6)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
    (7)_____,在水一方。   
    (8)《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五四制)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①福:___________  ②靡: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师我。      竹取道。
    B.克,公问其故  。  出,得其船。
    C.曹刿请。    于是公输盘 。
    D.忠之也。    予作文以记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回答问题。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惫、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忽然发烧到 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 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太会上强调了对甲型 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 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殊注重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 流感病毒。
    1.请概括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 38℃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一句中“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年轻强壮的人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回答问题。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介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    
      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性别。”     
      “女”。大家刷刷写下。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4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6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交代清楚妈妈的体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
    读书是风雅乐事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搏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举古人的例子证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加粗的“隐身”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读书是风雅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民间谚语:“不良习惯会使人行为懒散,意志消沉,甚至会使人丧失羞耻心,损人害己。”     
    请以“习惯”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 字。     
      (2)美国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糖果只能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又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而大多数都吃下了糖果。以后工作人员跟踪调查,发现没吃糖的孩子成人后在事业上大多都很成功,而吃了糖的那部分孩子却少有成就,并且失业率很高。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用,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