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北师大版山东省枣庄市第32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粗字注音。 
    cāng( )桑 ( ) ( )
    ( )憬 xiāo( )雄  zì( )肆
  • 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 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蒋家王朝, 建立了新中国。
    B.二十多年未见的好朋友萍水相逢,大家相拥而泣。
    C.上海世博会开幕了, 世界各地的名流雅士趋之若鹜,争相参观。
    D.王老师对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开动脑筋,学得生动活泼。
  • 对“时政聚焦”单元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消息的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消息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B.《我军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一文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件,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C.《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一文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D.《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作者是前苏联的爱伦堡,采用小中见大的写法,语言含蓄幽默,用大量语言来描写战争的大场面,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 2010-2011学年北师大版山东省枣庄市第32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
    B.谭嗣同临行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高歌,在中国近代政坛的笑声中,恐怕无出其右者。
    C.为庆祝建党80 周年,我校举行了《党的光辉照我心》的征文活动。
    D.你是喜欢《报人邵飘萍》这篇文章呢,还是喜欢《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呢?
  • 用一句话概述新闻内容
      本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2011年8月8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4分钟的广播体操共分为8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第九套广播体操也经过生理和生化的测试,科学性更强。(马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坐满4000多位中外(jiā bīn)____的椭圆形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将永载史册的场面通过电视直播传遍了全球。  
      交接仪式于6月30日23时42分正式开始。中英仪仗队入场后,双方礼号手吹响礼号。
      23时46分,在(liáo liàng)____的礼号和热烈的掌声中,国家主席江泽 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英国方面在主席台主礼台上就座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格思里。
      仪仗队行举枪礼仪后,查尔斯王子致辞。他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向那些把“一国两制”构想变为《中英联合声明》的人致敬,并对那些为谈判《联合声明》的实施细节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查尔斯说,香港向世界表明,生机勃勃和稳定可以成为成功社会的明显特征。
      当象征香港政权交接的降升旗仪式开始举行时,全场的目光集中到竖立在主礼台前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声中徐徐下降。在香港悬挂了150多年的米字旗在50秒钟落下旗杆。
      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紫荆花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大会堂内久久回荡,许多人眼里(qín)____着泪花。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
    2.从新闻的内容结构看,以上语段属于____部分。
    3.文中划线的两处时间“23时46分”、“23时59分”,改作“接着”、“然后”这两个词,好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零时整!”一句中感叹号,你认为它用得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北师大版山东省枣庄市第32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检测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①有亭翼然于泉上____
    ②醉翁之不在酒____
    ③心窃之____
    ④学者能八面玲珑____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 题。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远山的呼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题目:______让我回味无穷(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
      写作要求:①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 字。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