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08学年度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当x (     )时, 式子有意义
  •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k≠0 )的图象经过点P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
  • 正比例函数y = ax (a ≠0 ) 与反比例函数y = (k≠0 ) 的图象有一个交点坐标是 (2,4), 则它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     )
  • 的倒数是 (     );的相反数是(     )
  • 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8,15,17, 那么最短边上的高是(     )
  • 如果等腰梯形两底之差等于一腰长, 那么这个等腰梯形的一个锐角是(     )
  • 如图,ABCD中, BE⊥AD于E, BF⊥CD于F, ∠EBF = 60°, CF = 3, AE = 4.5, 则∠C =(     ), SABCD = (     )
  • 矩形两条对角线夹角为60°,较长的边为, 则较短的边长为 (     ), 对角线长为 (     )
  • 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落在点A, 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 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 (      )
  • 如图,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将其面积变为矩形面积的一半,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的内角等于(     )度
◎ 2007-2008学年度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图,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菱形周长为12,∠ABC = 120°, 则点A 的坐标是(     ),若将此菱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此时点A 的坐标是(     )
  • 在二次根式①,②,③,④,⑤,⑥中,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②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⑥
  • 使成立的条件是(    )

    A. x < 6
    B. x ≤ 6
    C. 4 ≤ x ≤ 6
    D. x ≤ 4
  • 函数 y = (3m -1)的图象是双曲线, 在每一象限内, y随x增大而增大, 则m的取值为(   )

    A. ±
    B. ±1
    C. 1
    D. -1
  • 函数 y =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是(   )

    A. y = (x<0)
    B. y = (x<0) 2
    C. y =  (x<0)
    D. y = (x<0)
  • 一个菱形的面积是4,则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如图是一次函数y = kx + b 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则关于x的方程kx + b = 的解为(   )

    A. x1 = 1, x2 = 2
    B. x1 = -1, x2 = -2
    C. x1 = 1, x2 = -2
    D. x1 = -1, x2 = 2
  • 拿一张矩形纸如图a,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b, 再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c, 按图d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接剪开, 得到三个图形, 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     ]
    A. 都是等腰梯形
    B. 两个直角三角形, 一个等腰梯形
    C. 都是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直角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
  •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 E为CD上的一点,延长BC至点F,使CF = CE, 连结DF、BE, BE的延长线与DF相交于G, 则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E = DF
    B. ∠F +∠CEB = 90°
    C. BG⊥DF
    D. ∠FDC +∠ABG = 90°
◎ 2007-2008学年度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给出5种图形: ① 矩形 ② 菱形 ③ 等腰三角形 (腰与底边不相等) ④ 等边三角形 ⑤ 平行四边形 (不含矩形,菱形), 其中可用两块能完全重合的含30° 角的三角板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中位线MN = 7, 对角线AC⊥BD, ∠BDC = 30°, 则梯形的高为(   )

    A.
    B.
    C.
    D.
  • 计算:
  • 计算:
  • 计算:
  • 计算:
  • 已知: 如图, 有ABCD.
    (1)画出 A1B1C1D1,使A1B1C1D1ABCD 关于直线MN对称;
    (2)画出 A2B2C2D2,使 A2B2C2D2ABCD 关于点O中心对称;
    (3)请判断A1B1C1D1A2B2C2D2 是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 并在图上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 已知:如图,BD为ABCD的对角线,O为BD的中点,EF⊥BD于点O,与AD、BC分别交于点E、F.
    求证(1) DE = DF ; 
    (2)试判断四边形BFD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 已知: 如图,在梯形ABCD中, ∠DCB = 90°, AB∥DC, AB = 25, BC = 24, 将梯形折叠,点A恰好与点D重合,BE为折痕. 试求AD的长.
  • 在四边形ABCD中, AD∥BC, AB = DC, AC与BD相交于点O,∠BOC = 120°, AD = 7, BD = 10.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 已知矩形ABCD和点P,当点P在图1中的位置时,则有结论: S △PBC = S△PAC + S△PCD
    理由: 过点P作EF垂直BC, 分别交AD、BC于E、F两点.
             ∵ S△PBC + S△PAD =BC × PF + AD × PE
                                           = BC (PF + PE)
                                           = BC × EF
                                           =S矩形ABCD
                       又 ∵ S△PAC + S△PCD + S△PAD =S矩形ABCD
                                  
     ∴ S△PBC + S△PAD = S△PAC + S△PCD + S△PAD 
                           ∴ S△PBC = S△PAC + S△PCD
    请你参考上述信息,当点P分别在图2、图3中的位置时, S △PBC、S△PAC、S△PCD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写出你对上述两种情况的猜想, 并选择其中一种情况的猜想写出理由.
  •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直线y = ax +1 (a≠0 ) 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该直线与双曲线y = 在第三象限的交点为C (, m ), 且S△AOB 的面积为.
    (1)求a、m、k 的值;
    (2)以B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CD,求点D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