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08学年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 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S△ABO=6,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y=
    B.y=
    C.y=
    D.y=
  • 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70°,则其他三个角是
    [     ]
    A.70°,130°,130°
    B.110°,70°,120°
    C.110°,70°,110°
    D.70°,120°,120°
  • 要测量池塘两侧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B的点C,连结CA、CB,分别在线段 CA、CB上取中点D、E,连结DE,测得DE=35m,则可得A、B之间的距离为


    A.30 m
    B.70 m
    C.105m
    D.140m
  • 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点A(1,y1)、B(3,y2)、C(-2,y3),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1<y2<y3
    B. y1>y2>y3
    C. y3<y1<y2
    D. y1<y3<y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 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高与上底相等,这个梯形的腰与下底所夹角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135°
  • 已知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6和8,一腰长为7,则另一腰a的取值范围是

    A.6<a<8
    B.5<a<9
    C. a<7
    D.a>7
  • 矩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分长边为4㎝和6㎝两部分,则其面积为(   )

    A.24㎝2
    B.40㎝2
    C.60㎝2
    D.40㎝2或60㎝2
  • 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 当x(    )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其解析式是(    )。
◎ 2007—2008学年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m= (    )。
  • ABCD中,AD-AB=3cm,ABCD的周长是26cm,则BC=(    )cm。
  •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ABC中,点D为A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    )。
  • 菱形的周长为24cm,较短一条对角线长是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 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已知AD=4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cm2,对角线AC长为(    )。
  • 如图,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F点处,如果BA=5,AD=3,则折叠点E到B点的距离为(    )。
  • 已知y=kx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函数的图象在第(    )象限。
  • 在△ABC中,AB=13cm,AC=15cm,高AD=12cm,则BC=(    )。
  • 计算=(    )
  • 计算(    )
  • 计算=(    )
  • 计算=(    )
◎ 2007—2008学年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计算(    )
  • (a<0)=(    )
  • =(    )
  • =(    )
  • 如图,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O点,EF过O点交BA延长线于E,交DC延长线于F.求证:OE=OF
  • 如图,∠A=60,AB=AD=8,∠D=150,四边形的周长为32,求BC和CD的长。
  • 已知,如图,在 ABCD中,AC、BD相交于O点,若∠OAB=∠OBA,
    (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若作BE⊥AC于E,CF⊥BD于F,求证:BE=CF
  • 已知菱形ABCD中,BD是对角线,过D点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E点,若BD=2DE,且AB=8,求菱形
    ABCD的面积.
  •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对角线AC⊥BD于O,若DC=4cm,AB=9cm。求梯形的高。
  • 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O,点O是正方形EFGO的一个顶点,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1)当OE∥AD、OG∥AB时,如图1,求图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2)若正方形EFGO饶点O逆时针转动时,如图2,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试说明理由。
  •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C=45°,BE⊥CD于点E,AD=1,CD=。求:BE的长。
  •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
    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结DE交BG的延长于H.
    (1)求证:
    (2)试问当点G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H垂直平分DE?请说明理由。
  • 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若PB∶PC∶PD=1∶2∶3,求∠BPC的度数。
  • 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 AD∥BC,AB⊥BC,AD=2,BC=3设∠BCD=α,以D为旋转中心,将腰DC逆时针旋转90至DE,连结AE、CE.
    (1)当α=45时,求△EAD的面积;
    (2)当α=30时,求△EAD的面积;
    (3)当0°<α<90°时,猜想△EAD的面积与α大小有何关系?若有关,写出△EAD的面积S与α的关系式;若无关,请证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