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高三理科数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若复数z满足z(1+i)=1-i(i是虚数单位),则其共轭复数=(    )。
  • 已知集合A={x|x≤1},B={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若行列式中,元素4的代数余子式大于0,则x满足的条件是(    )。
  • 某算法的程序框如下图所示,则输出量y与输入量x满足的关系式是(    )。

  • 如图,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BD1与AD所成角的大小是(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 函数y=2cos2x+sin2x的最小值是(    )。
  • 某学校要从5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选出2人作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若用随机变量ξ表示选出的志愿者中女生的人数,则数学期望Eξ=(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 2009年高三理科数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已知三个球的半径R1,R2,R3满足R1+2R2=3R3,则它们的表面积S1,S2,S3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
  • 已知F1,F2是椭圆C:(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上一点,且,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    )。
  • 在极坐标系中,由三条直线θ=0,θ=,ρcosθ+ρsinθ=1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
  • 当0≤x≤1时,不等式sin≥kx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已知函数f(x)=sinx+tanx。项数为27的等差数列{an}满足,且公差d≠0.若f(a1)+
    f(a2)+…+f(a27)=0,则当k=(    )时,f(ak)=0。
  • 某地街道呈现东—西、南—北向的网格状,相邻街距都为1。两街道相交的点称为格点。若以互相垂直的两条街道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现有下述格点(-2,2),(3,1),(3,4),(-2,3),(4,5),(6,6)为报刊零售点,请确定一个格点(除零售点外)(    )为发行站,使6个零售点沿街道到发行站之间路程的和最短。
  • 将函数(x∈[0,6])的图像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θ(0≤θ≤α),得到曲线C。若对于每一个旋转角θ,曲线C都是一个函数的图像,则α的最大值为(    )。
◎ 2009年高三理科数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2≤a≤2”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ax+1=0有虚根”的

    [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若事件E与F相互独立,且P(E)=P(F)=,则P(E∩F)的值等于

    [     ]

    A、0
    B、
    C、
    D、
  • 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为“连续10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人”,根据过去10天甲、乙、丙、丁四地新增疑似病例数据,一定符合该标志的是

    [     ]

    A.甲地:总体均值为3,中位数为4
    B.乙地:总体均值为1,总体方差大于0
    C.丙地:中位数为2,众数为3
    D.丁地:总体均值为2,总体方差为3
  • 过圆C:(x-1)2+(y-1)2=1的圆心,作直线分别交x、y正半轴于点A、B,△AOB被圆分成四部分(如图),若这四部分图形面积满足S+S=S+S,则直线AB有


    A、0条
    B、1条
    C、2条
    D、3条
  •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C=AB=2,AB⊥BC,求二面角B1-A1C-C1的大小。
  • 有时可用函数描述学习某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x表示某学科知识的学习次数(x∈N*),f(x)表示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正实数a与学科知识有关。
    (1)证明:当x≥7时,掌握程度的增长量f(x+1)-f(x)总是下降;
    (2)根据经验,学科甲、乙、丙对应的a的取值区间分别为(115,121],(121,127],(127,133]。当学习某学科知识6次时,掌握程度是85%,请确定相应的学科。
  • 已知双曲线C:,设过点A(-3,0)的直线l的方向向量=(1,k),
    (1)当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m平行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l与m的距离;
    (2)证明:当k>时,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使之到直线l的距离为
  • 已知函数y=f(x)的反函数。定义:若对给定的实数a(a≠0),函数y=f(x+a)与y=f-1(x+a)互为反函数,则称y=f(x)满足“a和性质”;若函数y=f(ax)与y=f-1(ax)互为反函数,则称y=f(x)满足“a积性质”。
    (1)判断函数g(x)=x2+1(x>0)是否满足“1和性质”,并说明理由;
    (2)求所有满足“2和性质”的一次函数;
    (3)设函数y=f(x)(x>0)对任何a>0,满足“a积性质”。求y=f(x)的表达式。
  • 已知{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若an=3n+1,是否存在m、k∈N*,有am+am+1=ak?说明理由;
    (2)找出所有数列{an}和{bn},使对一切n∈N*,,并说明理由;
    (3)若a1=5,d=4,b1=q=3,试确定所有的p,使数列{an}中存在某个连续p项的和是数列{bn}中的一项,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