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集合M={(x,y)|y=},N={(x,y)|x=1,y∈R},则M∩N等于
    [     ]
    A、{(1,0)}
    B、{y|0≤y≤1}
    C、{1,0}
    D、
  • 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又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是
    [     ]
    A、y=x2
    B、
    C、 y=-x3
    D、y=lg2x
  •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
    A、
    B、
    C、
    D、
  • 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 函数f(x)=lnx+2x-6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     ]
    A、(1,2)
    B、(2,3)
    C、(3,4)
    D、(4,5)
  • 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     ]

    A.75°
    B.60°
    C.45°
    D.30°
◎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三个数a=0.45,b=50.4,c=log0.45的大小关系为
    [     ]
    A、a<c<b
    B、a<b<c
    C、c<b<a
    D、c<a<b
  • 已知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则原图形的面积为

    A、8
    B、4
    C、8
    D、4
  • 如图,模块①-⑤均由4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模块⑥由1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现从模块①-⑤中选出三个放到模块⑥上,使得模块⑥成为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则下列选择方案中,能够完成任务的为
    [     ]
    A、模块①,②,⑤
    B、模块①,③,⑤
    C、模块②,④,⑥
    D、模块③,④,⑤
  • 如图,在△ABC中,AB=2,BC=1.5,∠ABC=120°,若将△ABC绕直线BC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是
    [     ]
    A、
    B、
    C、
    D、
  • 计算:(    )。
  • 已知,若f(x)=5,则x=(    )。
◎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一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则异面直线BA1与AC所形成的角为(    )。
  • 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形量杯中装有适量的水,若放入一个半径为r的实心铁球,水面高度恰好升高r,则(    )。
  •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求该几何体的体积。
  • 已知函数f(x)=loga(2x-1)(a>0且a≠1),
    求:(1)函数的定义域;
    (2)求使f(x)>0的x的取值范围。
  •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为棱AD、AB的中点。
    (Ⅰ)求证:EF∥平面CB1D1
    (Ⅱ)求证:平面CAA1C1⊥平面CB1D1
  •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处的安全标识墩如图1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P-EFGH,下半部分是长方体ABCD-EFGH,图2、图3分别是该标识墩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
    (1)请画出该安全标识墩的侧(左)视图;
    (2)求该安全标识墩的表面积;
    (3)证明:直线BD⊥平面PEG。

  • 经研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总量所用的时间,开始讲题时,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有以下的公式:
     (1)开讲后5分钟与开讲后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呢?
    (2)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3)若讲解这道数学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的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完这道题?
  •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 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
    (1)求证:PO⊥平面ABCD;
    (2)求二面角A-CD-P所成角的正弦值;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