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高三(理科)数学模拟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已知z∈C,若|z|-=2-4i,则的值是
    [     ]
    A.1
    B.-1
    C.i
    D.-i
  • 若α为锐角,且,则cos2α=
    [     ]
    A.
    B.
    C.
    D.
  • 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其焦点在y轴上,又抛物线上的点P(k,-2)与焦点F的距离为4,则k等于

    A.4
    B.4或-4
    C.-2
    D.-2或2
  • 某校1000名同龄学生的体重X(kg)服从正态分布N(μ,22),且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若58.5~62.5kg体重属于正常情况, 则这1000名学生中体重属于正常情况的人数约是(其中Φ(1)=0.8413)(     )


    A.683
    B.819
    C.954
    D.997
  • 函数的值域是
    [     ]
    A、[1,]
    B、[1,]
    C、[1,]
    D、[1,2]
  • 已知y=f(x)=ln|x|,则下列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x>0时,f′(x)=;x<0时,f′(x)=
    B.x>0时,f′(x)=;x<0时,f′(x)无意义
    C.x≠0时,都有f′(x)=
    D.∵x=0时,f(x)无意义,∴对y=ln|x|不能求导
  • 已知方程x2+=0有两个不等实根a和b,那么过点A(a,a2)、B(b,b2)的直线与圆x2+y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随θ值的变化而变化
◎ 2011届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高三(理科)数学模拟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4-1)3+2007(a4-1)=1,(a2004-1)3+2007(a2004-1)=-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S2007=2007,a2004<a4
    B.S2007=2007,a2004>a4
    C.S2007=2008,a2004≤a4
    D.S2007=2008,a2004≥a4
  • 学校文娱队的每位队员唱歌、跳舞至少会一项,已知会唱歌的有2人,会跳舞的有5人,现从中选2人,设ξ为选出的人中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人数,且P(ξ>0)=,则文娱队的人数为
    [     ]
    A.5
    B.6
    C.7
    D.8
  • 三个半径为R的球互相外切,且每个球都同时与另两个半径为r的球外切,如果这两个半径为r的球也互相外切,则R与r的关系是
    [     ]

    A.R=r
    B.R=2r
    C.R=3r
    D.R=6r

  • 设命题P:函数f(x)=x+(a>0)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命题Q:不等式|x-1|-|x+2|<4a对任意x∈R都成立。若“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已知极限(n·sin)=1, 则极限=(    )。
  • 函数f(x)=x3+bx2+cx+d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则b+c的最大值为(    )。
  • 如图,平面α⊥平面β,A∈α,B∈β,AB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过A、B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B′,则AB:A′B′=(    )。
◎ 2011届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高三(理科)数学模拟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实数a,b,c,d排形成如的形式,称之为二行二列矩阵。定义矩阵的一种运算,该运算的几何意义为平面上的点(x,y)在矩阵的作用下变换成点(ax+by,cx+dy),则点(2,3)在矩阵的作用下变换成点(    ),又若曲线x2+4xy+2y2=1在矩阵的作用下变换成曲线x2-2y2=1,则a+b的值为(    )。
  • 已知向量=(1+cosB,sinB)与向量=(0,1)的夹角为,其中A、B、C为ΔABC的三个内角。
    (1)求角B的大小;
    (2)若AC=2,求ΔABC周长的最大值。
  • 设甲、乙两套试验方案在一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均为p,且这两套试验方案中至少有一套试验成功的概率为0.51,假设这两套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设试验成功的方案的个数ξ。
    (1)求p的值;
    (2)求ξ的数学期望Eξ与方差Dξ.
  • 将两块三角板按图甲方式拼好(A、B、C、D四点共面),其中∠B=∠D=90°,∠ACD=30°,∠ACB=45°,AC=2,现将三角板ACD沿AC折起,使点D在平面ABC上的射影O恰好在AB上(如图乙)。
    (1)求证:AD⊥平面BDC;
    (2)求二面角D-AC-B的大小;
    (3)求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角的大小。
  • 已知椭圆C1的一条准线方程是,其左、右顶点分别是A、B;双曲线C2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5y=0。
    (1)求椭圆C1的方程及双曲线C2的离心率;
    (2)在第一象限内取双曲线C2上一点P,连结AP 交椭圆C1于点M,连结PB并延长交椭圆C1于点N, 若,求的值。
  •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a(Sn-an+1)(a为常数,a≠0,a≠1)。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bn=an2+Sn·an,若数列{bn}为等比数列,求a的值;
    (3)在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Tn>2n-
  • 由函数y=f(x)确定数列{an},an=f(n),若函数y=f(x)的反函数y=f-1(x)能确定数列{bn},bn=f-1(n),则称数列{bn}是数列{an}的“反数列”。
    (1)若函数f(x)=2确定数列{an}的反数列为{bn},求{bn}的通项公式;
    (2)对(1)中{bn},不等式对任意的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设(λ为正整数),若数列{cn}的反数列为{dn},{cn}与{dn}的公共项组成的数列为{tn}, 求数列{tn}前n项和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