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北京市宣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二次函数y=-(x-1)2+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

    A.(-1,3)
    B.(1,3)
    C.(-1,-3)
    D.(1,-3)
  • 在△ABC中,∠C=90°,sinA=,则tanA=(   )

    A.
    B.
    C.
    D.
  •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果AB=20,CD=16,那么线段OE的长为

    [     ]

    A.10
    B.8
    C.6
    D.4
  • 已知函数y=2x2的图象是抛物线,现在同一坐标系中,将该抛物线分别向上、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所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
    A.y=2(x+2)2+2
    B.y=2(x+2)2-2
    C.y=2(x-2)2-2
    D.y=2(x-2)2+2
  • 对于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有下列说法:
    ①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②点(k,k)在它的图象上;
    ③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④y随x的增大而增大。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劳技课上,王芳制作了一个圆锥形纸帽,已知纸帽底面圆直径为20cm,母线长为40cm。则将这个纸帽展开图的面积等于
    [     ]
    A.300cm
    B.400cm
    C.600cm
    D.800cm
  • 如图,将△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点落在B′位置,A点落在A′位置,若AC⊥A′C′,则∠BAC的度数是
    [     ]
    A.70°
    B.60°
    C.50°
    D.40°
  •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P是BD上一动点,过P作EF∥AC,分别交正方形的两条边于点E、F。设BP=x,△BEF的面积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为
    [     ]
    A.
    B.
    C.
    D.
◎ 人教版北京市宣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二次函数y=x2+4x+6的最小值为(    )。
  • 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点P在⊙O上,则∠APB的度数为(    )。

  • 已知二次函数y=-x2+4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4x+m=0的解是(    )。

  •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A=4,点P是半圆弧AC的中点,联结BP,线段BP把图形APCB(指半圆和三角形ABC组成的图形)分成两部分,则这两部分面积之差的绝对值是(    )。
  • 计算:
    sin60°+2-1-cos45°-(-1)0
  •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A(-2,1)、 B(1,n)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已知AC=,sin∠ACD=
    (1)求AD的长;
    (2)求AB的长。
  •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B的坐标为(-1,0)。
    (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画出将△ABC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B2C2
    (3)△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图形吗?若成轴对称图形,写出对称轴。
◎ 人教版北京市宣武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1
    0
    1
    2
    3
    4
    y
    7
    2
    -1
    -2
    -1
    2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以二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
    (3)若A(m,y1),B(m-1,y2)两点都在该函数的图象上,且m<2,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 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BAC=30°,BC为半圆的切线,切点为B,且BC=
    (1)求圆心O到AC的距离;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 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BC=90°,点D在AC上,将△ABD绕顶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BE。
    (1)求∠DCE的度数;
    (2)当AB=4,AD∶DC=1∶3时,求DE的长。
  • 已知:如图,AB为⊙O的弦,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交⊙O于点C,直线OC上一点D满足∠D=∠ACB。
    (1)判断直线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O的半径等于4,tan∠ACB=,求CD的长。
  • 如图,AC是北京市环路的一段,AE,BF,CD都是南北方向的街道,这些街道与环路AC的交叉立交桥分别位于A,B,C。经测某学校D位于点A的北偏东45°方向、点B的北偏东30°方向上,AB=2km,∠DAC=15°。
    (1)求B,D之间的距离;
    (2)求C,D之间的距离。
  • 在几何学中,通常用点表示位置,用线段的长度表示两点间的距离,用一条射线表示一个方向。在线段的两个端点中(如图),如果我们规定一个顺序:A为始点,B为终点,我们就说线段AB具有射线AB的方向,线段AB叫做有向线段,记作,线段AB的长度叫做有向线段的长度(或模),记作||。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始点、方向和长度,知道了有向线段的始点,它的终点就被方向和长度惟一确定。解答下列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有向线段(有向线段与x轴的长度单位相同),||=与x轴的正半轴的夹角是45°;
    (2)若的终点B的坐标为(3,),求它的模及它与x轴的正半轴的夹角的度数。
  • 如图1,在6×6的方格纸中,给出如下三种变换:P变换,Q变换,R变换。
    将图形F沿x轴向右平移1格得图形F1,称为作1次P变换;
    将图形F沿y轴翻折得图形F2,称为作1次Q变换;
    将图形F绕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图形F3,称为作1次R变换。
    规定:PQ变换表示先作1次Q变换,再作1次P变换;QP变换表示先作1次P变换,再依作1次Q变换;Rn变换表示作n次R变换。解答下列问题:
    (1)作R4变换相当于至少作__________次Q变换;
    (2)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F作R2009变换后得到的图形F4
    (3)PQ变换与QP变换是否是相同的变换?请在图3中画出PQ变换后得到的图形F5,在图4中画出QP变换后得到的图形F6
  • 如图,已知点M(0,1),N(0,-1),P是抛物线y=x2上的一个动点。
    (1)判断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2)设直线PM与抛物线y=x2的另一个交点为Q,联结NP、NQ,求证:∠PNM=∠QNM。
  • 如图,点M(4,0),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点A、B。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点Q(8,m)在抛物线y=x2+bx+c上,点P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求PQ+PB的最小值;
    (3)CE是过点C的⊙M的切线,点E是切点,求O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